针灸大师邵经明塑像在豫落成

2025-10-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 刘旸 通讯员 潘向昆 孙璐)近日,针灸大师邵经明塑像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落成并揭幕。

 

邵经明1911年生于河南省西华县,16岁跟随名医清末举人郭玉璜学医。师满之后,郭玉璜荐其续拜师于承淡,正式走上研习中医针灸的道路。上世纪30年代,他在西华、周口等地开设“鹤龄堂”,悬壶应诊,针药并用,救治乡邻,名声渐起。他精于针术,工于汤药,临床讲究方精穴简、理明证清、效专力宏,重视中西合璧,四诊同参,针药并用,内外兼治。邵经明独创的“努针运气热感手法”“燔针焠刺法”“催气五法”“行气五法”等特色针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他在行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诊治资料,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临证经验,其研创的“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疗效非凡,堪称“针界奇迹”。该法以肺俞、大椎、风门作为治疗哮喘的主穴,被人们称为“三穴五针一火罐”。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此技术作为中医临床适宜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2024年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收入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库,并编入本科教材中。

邵经明参编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第二、三版和《各家针灸学说》教材,担任了《中国针灸大全》的副主编,并参与了《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等多部专业书籍的撰写工作。他将自己的丰富临证经验总结为《针灸简要》《针灸锦囊》《针灸防治哮喘》以及《中医知要》等专著,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

他是新中国针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第二届名誉会长,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据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加民介绍,1958年原河南中医学院成立,邵经明调入学校任教。建院之初,他先后主讲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伤寒论》《针灸学》等从理论到临床的多门中医课程。历任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针灸系名誉主任。1979年全国中医界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邵经明成为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邵经明参与筹建了原河南中医学院医院门诊大楼。

 

此次落成的邵经明塑像,由原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1990级同学捐赠,以铭记师恩、反哺母校。

塑像揭幕当天,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传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代表,分别向邵经明教授塑像敬献花篮,表达对针灸大师邵经明的崇高敬意。

“塑像落成,不仅是对邵经明卓越贡献的深情礼赞,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胡仕祥说,“全院职工将以邵经明为楷模,学习他为人为医为学的高尚品格和宽阔胸襟,更好地发扬教育家精神,在守正创新中推动针灸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