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狗抓咬别侥幸!狂犬病预防急救全攻略​

2025-10-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不就是被猫挠了下吗?没出血应该没事”“狗看起来挺乖的,不用打疫苗吧”……生活中,类似侥幸心理并不少见。但你知道吗?全球每年约5.9万人死于狂犬病,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1人因它失去生命。更可怕的是,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这种“可防不可治”的致命疾病,该如何科学应对?本文为您整理一份“防、救、治”全攻略。

​一、狂犬病:为何说它是“致命恶魔”?​​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如咬伤、抓伤)传播给人。它的可怕之处在于:

​1. 发病后无药可救​

病毒会从伤口侵入,沿神经“爬”向大脑。一旦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病程进展极快,通常3-7天内死亡。目前全球尚无针对狂犬病的特效药。

​2. 潜伏期“静悄悄”​​

多数人感染后潜伏期为1-3个月,但也有短至5天或长至1年以上的案例。潜伏期内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3. 不只是狗会传播​

虽然99%的人类狂犬病由狗引起,但猫、蝙蝠、狐狸等哺乳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尤其是流浪猫狗,感染风险更高。

​​二、被抓咬后,黄金15分钟自救指南​

被猫狗抓咬后,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伤口,能大幅降低感染风险。记住这3步:

​1. 冲:彻底冲洗伤口​

立即用20%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水流要急,尽可能冲掉伤口里的病毒和污染物。即使伤口已止血或很小(如抓痕),也必须冲洗。

​2. 消:消毒防感染​

冲洗后,用碘伏(无酒精刺激)或75%酒精涂擦伤口。若伤口较深(如贯穿伤),可用注射器深入冲洗,避免病毒残留。

​3. 医:尽快接种疫苗​

无论伤口大小、是否出血,都建议24小时内到医院处理。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蛋白)。

​特别提醒:头面部、颈部等神经丰富部位的咬伤,病毒扩散更快,即使伤口小也属于三级暴露,必须注射蛋白!

​三、疫苗接种:早打一针,少一分风险​

狂犬病疫苗是预防发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这些疑问你可能有:

​1. “超过24小时打疫苗还有用吗?”​​

有用!只要没发病,接种疫苗都有效。狂犬病毒潜伏期长,即使超过24小时,仍能通过疫苗刺激身体产生抗体,阻止病毒入侵神经。

​2. “以前打过疫苗,这次还需要打吗?”​​

分情况:

若全程接种过疫苗且未超过1年,被轻微抓咬(二级暴露)只需冲洗+消毒;

超过1年但未满3年,需打2针加强;

超过3年或严重咬伤(三级暴露),必须重新全程接种。

​3. “疫苗和蛋白冲突吗?”​​

不冲突!三级暴露需同时接种疫苗和蛋白。蛋白能快速中和伤口周围的病毒(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疫苗则刺激身体产生长期抗体(起效慢,但保护久)。两者“双管齐下”最安全。

​四、这些误区,90%的人都踩过!​​

​误区1:用嘴吸伤口能“吸毒”​​

错!口腔黏膜可能破损,反而会让病毒通过唾液进入体内,加重感染风险。

​误区2:涂草药、牙膏能“消炎”​​

无效!草药或牙膏可能刺激伤口,阻碍医生判断伤情,还可能残留细菌导致感染。

​误区3:“狗打过疫苗,咬了人就没事”​​

不一定!宠物疫苗保护率并非100%,且无法保证动物未接触其他带毒动物。被咬伤后仍需按流程处理。

​误区4:“只有狗咬才需要打疫苗”​​

错!猫、蝙蝠、狐狸等哺乳动物抓咬伤同样可能感染,尤其是蝙蝠(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五、防患于未然:如何避免被猫狗伤害?​​

​1. 不随意逗弄陌生动物​

尤其不要摸流浪猫狗的头、尾巴,或强行抱走幼崽(母兽护崽攻击性强)。遇到动物逼近时,保持冷静,不奔跑、不尖叫(逃跑会激发其捕猎本能)。

​2. 养宠家庭做好“双保险”​​

给宠物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每年1次),出门牵绳,避免其接触流浪动物。教育孩子不要和宠物过度打闹(如拽尾巴、抢食物)。

​3. 关注“异常”动物​

若发现猫狗行为反常(如突然攻击人、怕光怕水),可能已感染狂犬病,需立即远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结语:狂犬病虽可怕,但完全可防。被抓咬后别侥幸,按“冲、消、医”三步处理;接种疫苗别拖延,早一针多一分安全;日常防护别大意,远离风险才能守护健康。记住:对生命的敬畏,从每一次“小心”开始!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重症医学科 徐彦立)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