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咳就慌?这5个肺癌信号别当“小毛病”
2025-10-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最近总咳嗽,不会是肺癌吧?”生活中,不少人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时,会陷入“过度焦虑”或“盲目忽视”的极端——要么因害怕癌症而恐慌,要么觉得只是“感冒没好”“支气管炎”,硬扛着不就医。事实上,肺癌作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确实会通过身体发出信号,但这些信号常伪装成“小毛病”,让人掉以轻心。今天就来梳理肺癌最易被忽视的5个信号,帮你分清“普通不适”和“癌症预警”。
第一个信号:超过2周的持续性干咳,吃止咳药无效
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反射”,感冒、过敏、支气管炎都可能引发咳嗽,但普通咳嗽通常会在1-2周内随着病因消除而缓解。如果出现“无痰或少痰的干咳”,且持续超过2周,服用普通止咳药后毫无改善,甚至咳嗽频率越来越高,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就需要警惕肺癌的可能。这是因为肺癌细胞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持续性的“刺激性咳嗽”,这种咳嗽不同于普通炎症引起的咳嗽,它更顽固、更频繁,且与体位变化(如躺下、起身)相关。比如有人会发现,晚上躺下时咳嗽突然加重,坐起来后稍有缓解,这可能是肿瘤压迫支气管,导致体位改变时气流刺激黏膜。
第二个信号:痰中带血,哪怕只有“一丝红”
“早上咯痰时发现痰里有血丝,应该是昨晚牙龈出血沾到了吧?”很多人出现痰中带血时,会先归咎于牙龈出血、咽喉干燥或“上火”,但如果排除了口腔、咽喉的明确出血点,且痰中带血反复出现,哪怕每次只有“一丝红”或“淡粉色痰”,都可能是肺癌的早期信号。肺癌肿瘤组织的血管非常丰富且脆弱,咳嗽时气流冲击或肿瘤本身破溃,都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痰液中就形成了“痰中带血”。这种出血的特点是“间歇性”——可能今天出现,明天消失,过几天又再次出现,正因如此,很多人会误以为“已经好了”而放弃检查。需要特别提醒:一旦出现痰中带血,无论量多少、是否持续,都应立即就医,这是肺癌早期最具提示意义的信号之一。
第三个信号:固定位置的胸痛,从“隐痛”变“刺痛”
“左胸口偶尔隐隐作痛,应该是最近加班累的,休息几天就好。”不少人把胸痛归咎于“劳累”“肋间神经痛”或“肌肉拉伤”,但肺癌引起的胸痛与普通胸痛有明显区别。早期肺癌的胸痛多为“钝痛或隐痛”,位置相对固定(比如一直是右侧胸口下方),疼痛程度较轻,且与呼吸、咳嗽相关——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会轻微加重。随着病情进展,胸痛会逐渐升级为“刺痛或绞痛”,持续时间变长,甚至在安静休息时也会发作,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了胸膜、胸壁或神经,疼痛信号更强烈、更持久。如果发现胸痛位置固定、与呼吸相关,且休息后没有缓解,别再当作“小毛病”硬扛,及时做肺部检查很关键。
第四个信号: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1个月掉5斤以上
“最近没刻意减肥,体重却不知不觉掉了6斤,难道是‘累瘦’了?”在没有改变饮食、运动习惯的情况下,体重突然快速下降,往往是身体发出的“异常警报”,肺癌就是常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身体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同时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食欲下降、吸收变差,双重作用下就会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通常1个月内下降5公斤以上,且伴随乏力、精神萎靡。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工作太累”“压力大”导致的,但如果体重下降同时伴有咳嗽、胸痛等症状,一定要警惕肺癌的可能,别让“莫名变瘦”掩盖了癌症信号。
第五个信号:反复低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最近总发低烧,37.5℃左右,吃了消炎药也没好,难道是免疫力差了?”肺癌引起的“癌性发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支气管炎”,但两者的区别在于:癌性发热多为“低热”(体温37.3-38℃),且反复出现,服用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后没有效果,而普通感染引起的发热,用抗生素治疗后通常会明显好转。癌性发热的原因是肿瘤组织坏死、释放毒素,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这种发热没有明显的“寒战”(普通感冒发热常伴随怕冷、打哆嗦),且多在下午或傍晚出现,夜间逐渐消退。如果发现自己反复低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伴有咳嗽、体重下降等症状,一定要及时排查肺癌,避免延误病情。
其实,肺癌的早期信号并非“无迹可寻”,只是这些信号太像“小毛病”,容易被我们忽视或误解。尤其对于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物质的高危人群,更要警惕上述5个信号——一旦出现“持续不缓解”“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别抱有侥幸心理,及时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筛查的“金标准”)。记住,早期肺癌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而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不足10%。分清“小毛病”和“癌症信号”,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生存机会,别让“忽视”酿成遗憾。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黑色素瘤肿瘤内科 毛玉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