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还不够!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和透析全攻略
2025-10-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肾病发生率已达20%-40%,其进展隐匿,晚期可导致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很多患者误以为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饮食管理和透析治疗的关键作用。本文结合临床指南,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饮食调理方案和透析治疗指南,助力患者科学管理病情。
一、饮食管理:不止控糖,多维度守护肾功能
(1)精准控糖,优选低GI食物
控糖仍是核心,但需避免“一刀切”。应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燕麦、荞麦、杂豆等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可延缓血糖上升,减少肾脏代谢负担。建议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同时控制添加糖摄入,避免含糖饮料、甜点等。对于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的患者,需规律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
(2)严格限蛋白,选择优质蛋白
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滤过压力,加速肾功能恶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0.8g/kg体重,进入尿毒症期后需降至0.6g/kg体重以下。应优先选择优质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其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求,利用率高。植物蛋白需谨慎选择,可少量摄入大豆蛋白,但要避免过量食用坚果、豆类等。
(3)低盐低脂,预防并发症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避免咸菜、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同时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g。此外,需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如香蕉、橘子、坚果等,具体需根据肾功能和电解质检查结果调整。
(4)控制水分摄入,避免水肿加重
随着肾功能下降,肾脏排水能力减弱,过多水分摄入会导致水肿、心力衰竭。透析患者需严格控制饮水量,每日摄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可通过固定水杯、记录饮水量等方式进行管理,同时注意避免食用汤粥、西瓜等含水量高的食物。
二、透析治疗:科学选择,规范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1)透析时机:把握“黄金窗口”
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尿毒症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5ml/min/1.73m²),或出现严重水肿、心力衰竭、高钾血症等并发症时,需及时启动透析治疗。过早或过晚启动透析都会影响患者预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病情进展情况确定最佳时机。
(2)透析方式: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选择
血液透析是通过机器将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过滤毒素和多余水分后再回输体内,通常每周需治疗3次,每次4小时,适合血管条件较好、生活规律的患者。腹膜透析则是利用人体自身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实现毒素和水分的交换,可在家中操作,灵活性高,适合老年人或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
患者需在医生评估下,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生活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两种透析方式疗效相当,关键在于规范操作和定期监测。
(3)透析期间的关键注意事项
透析患者需坚持规律治疗,不可随意中断或减少透析次数,否则会导致毒素蓄积,引发严重并发症。同时要重视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导管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饮食管理在透析期间尤为重要,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蛋白质、电解质和水分摄入,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减轻透析负担。此外,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和用药。
总之,糖尿病肾病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控糖只是基础,科学的饮食调理和规范的透析治疗同样不可或缺。患者需树立长期管理的意识,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病情,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多维度的综合管理,不仅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还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若对饮食或透析有疑问,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或营养师沟通,避免因认知偏差影响治疗效果。
(河南省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 许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