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一张床”:床位流动起来,患者就医暖起来

2025-11-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肛肠科的患者住进了肝胆胰外科?”近日,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病房,这一幕让不少现场观摩者满脸疑惑。

而解开这个疑问的,正是郑州市卫生健康委正在大力推行的“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如今,在郑州多家医院,床位不再专属某一科室,而是通过智能调度“流动”起来,让患者住院等待时间更短、就医体验更暖。

打破科室“围墙”,床位实现“全院共用”

“以前科室床位紧张时,患者需要住加床,现在启动‘全院一张床’,患者能被有序调配到相近科室的空闲床位。”郑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护士长姚丹婕的话,道出了这一模式的核心改变。

据了解,“全院一张床”是河南省推出的一项便民就医举措,也是探索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有效实践。“全院一张床”是指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打破科室间的床位壁垒,对全院床位进行动态化管理,统筹调配床位资源,实现跨科室收治病人。

目前,在郑州,不同医院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调度模式。郑州市中心医院依托智能化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各病区床位动态,按“急诊优先、专科相近、区域相邻”原则精准调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则搭建“床位一张图”信息平台,实现全院床位状态实时可视、一键跨科收治,真正做到“数据跑路、医生协同、患者少等”。

今年十一假期,郑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患者数量激增,“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迅速启动,部分术后患者被调配至相近科室。即便住到其他科室,诊疗服务也未“断档”——原主治医生会“跟着患者走”,跨科护士经提前培训熟悉护理流程,从伤口护理到病情观察,均能保障服务标准统一。

双重保障破解顾虑,患者就医更安心

“跨科住院,诊疗和护理能跟上吗?”这是不少患者最初的担忧。

近日,记者在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观摩发现,2家医院启用的“医生跟诊+护士协同”的双重保障,打消了患者顾虑。

“无论患者住哪个病区,医生都会全程负责诊疗,确保诊疗的专业性和连续性。”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二病区医生王棣丞说。

郑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张亚琴说,在护理方面,医院会组织科室间护理培训交流,像肛肠科与其他专科护士,早已熟悉彼此常见护理流程,患者入住前还会提前沟通个体情况,确保护理细节到位。

这种协同机制,让患者切实受益。“原想着肛肠科没床了,可能要住加床。后来知道现在施行了‘全院一张床’,我就近住进了肝胆胰外科病房。主管医生还是肛肠科医生,护理由肝胆胰外科护士来执行。在这里几天,住得挺舒服,没有什么不方便。”正在郑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丁女士说。

数据显示,新模式推行后,患者候床时间显著缩短,急诊滞留率下降,床位周转率提升,医院运营成本优化,实现了医患双赢。

从试点到全面铺开,郑州探索可复制经验

“全院一张床”在郑州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性改革。

2023年10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推出便民就医“优流程”七项举措,在实际床位使用率超100%的大型三级医院(院区)开展入院服务一站式试点,首次提出医院可依据床位使用状况,试行“全院一张床”模式。郑州市积极推动举措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开展“全院一张床”工作。

彼时,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针对“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的现象,围绕制度、流程、平台三大核心系统积极探索。

2025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郑州市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公立三级医疗机构首批先行先试,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均位列其中。方案从建立床位统一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化平台,到优化收治流程、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提出13项具体任务,为医院推进工作提供明确指导。

如今,郑州已探索出符合市情的“全院一张床”服务规范、运行及保障机制。接下来,郑州将在市属三级医疗机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并计划到2026年年底,引导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这一模式,让更多患者享受到资源优化与质量保障并重的医疗服务。这场让床位“流动”起来的改革,正让郑州患者的就医路,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暖心。(本报记者 丁玲)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