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期间,无论在中医夜市里,还是智能针灸机器人旁,都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被中医文化圈粉。
“感觉肚子和肩颈非常舒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安娜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大一学生,她在现场体验了滑氏推拿和针灸。
“难道中国人真会‘魔法’吗?”来自刚果布的耿爱丽感叹道,“没想到那么小的针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参加这次大会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体验。”
据郑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徐学功介绍,此次大会邀请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针灸专家分享研究成果。针灸已在19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传播与应用。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让中医文化更好“出海”,河南有了“航线图”。一是通过“一带一路”平台,与俄罗斯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推动针灸技术标准化与国际推广;二是引进国外专家团队,共同开展临床研究与技术培训;三是推动“岐黄针灸大模型”等数字产品走向国际,用科技赋能中医传播,让中医“走出去”更稳、更远、更深入人心。
大会进行了多项合作签约,包括引进邵氏针灸流派、广西黄氏壮医针灸等,同时与俄罗斯道生活医疗机构合作,推动针灸国际化。
此次大会集结了多位针灸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有一批“数字专家”前来助阵。开幕式上,“岐黄针灸”大模型的发布成为全场焦点。

“岐黄针灸”大模型面向临床实际需求,创新针灸认知推理技术,是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治疗等为一体的多维度临床智能体服务平台。该智能平台已在河南省郸城县、中牟县的基层医院投入应用。从AI(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到数字模型支撑,科技正为传统针灸注入新动能,让古老医术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临床。
据悉,本次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指导,郑州市中医院主办,河南省针灸学会协办,旨在推动中医针灸技术的国际交流与融合发展,搭建一个高规格、多维度、惠民生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