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发作时,身边人第一时间该做什么?

2025-1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200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当身边人突发脑卒中时,黄金抢救时间仅4.5小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您如何在关键时刻科学应对。

一、识别脑卒中:牢记“FAST”口诀

脑卒中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国际通用的“FAST”口诀可快速识别:

F(Face,面部):让患者微笑,观察是否一侧嘴角下垂;

A(Arm,手臂):让患者平举双手,是否一侧无力下垂;

S(Speech,言语):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是否含糊不清或无法表达;

T(Time,时间):若出现以上任一症状,立即拨打120,并记录发病时间。

注意: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行走不稳等非典型症状,尤其是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需提高警惕。

二、现场急救四步法:分秒必争

第一步:保持冷静,拨打120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晰告知患者症状、地址及联系方式。若患者已昏迷,需说明“疑似脑卒中”,以便急救人员优先调度。

第二步: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地面或床板上,头部稍微抬高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呕吐,需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切勿喂水或食物,避免呛咳加重病情。

第三步: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顺畅

迅速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物,若佩戴假牙需取出。若患者呼吸急促或鼾声明显,可将其下颌轻轻上抬,防止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第四步:记录症状,避免随意搬动

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肢体无力加重、意识模糊等),并记录发病时间。切勿摇晃患者头部或自行用药(如阿司匹林),尤其是未明确病因时(脑出血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若需移动患者(如从厕所到床上),应多人平托,保持头部稳定。

三、这些误区,可能致命!

1. 盲目喂药: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梗)和出血性(脑出血),治疗方式截然相反。未明确病因前喂药可能延误病情。

2. 掐人中、扎针灸:这些方法无法缓解脑卒中症状,反而可能因疼痛刺激加重病情。

3. 让患者自行走动:脑卒中患者可能因平衡障碍跌倒,导致二次伤害。

4. 拖延就医:部分家属因“等家属到齐”或“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延误治疗,错过溶栓或取栓黄金期。

四、预防与日常管理:降低中风风险

脑卒中虽急,但80%的风险可通过健康管理控制: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服药。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血脂筛查。

识别高危信号:若出现短暂性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能是“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需立即就医。

结语:时间就是大脑,科学应对是关键

脑卒中发生后,每延迟1分钟治疗,约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作为身边人,您的冷静与正确操作可能决定患者的生死与康复质量。记住:快速识别、立即呼救、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二次伤害,这四步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同时,日常健康管理不可忽视,从源头降低风险,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

最后提醒:若您或家人有脑卒中病史,建议随身携带急救卡,注明病情、用药及紧急联系人,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 赵莹莹)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