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重拼颅骨患儿获矫治

2018-01-0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8702 次 

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华小亚

    近日,8个月大的小宾(化名)完成重拼颅骨手术后,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大学三附院)小儿神经外科顺利出院了。入院时长相酷似“外星人”的他,出院时脑部外形恢复情况良好,外表呈圆润饱满状,五官也较术前端正。
    小宾于2017年2月出生时,长相就跟正常孩子不一样,而且越长越像“外星人”。父母曾带着他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无法治疗”。随后,他们慕名来到郑州大学三附院小儿神经外科。
    “小宾患有严重的狭颅症,又称颅缝早闭或颅缝骨化症。它是一条或多条颅骨骨缝过早闭合而导致头颅畸形、颅内压增高、智力发育障碍,并有眼部症状。”郑州大学三附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马云富诊断后称,这种病在临床上以单个或多个颅骨骨缝过早闭合为特征,这是一种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新生儿发病率为0.6/1000。
    据马云富介绍,人在出生2个月后,脑重量会增加20%,到6个月时增加一倍,为了给脑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人在出生后,颅骨之间会留有数条缝隙,直到脑发育完成后,颅缝才会逐渐闭合。如果缝隙过早闭合,颅腔就太小了,会压迫和限制正在迅速发育中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力增高,并可能引起脑功能障碍。到目前为止,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马云富认为,小宾的全部颅缝过早闭合,因颅骨生长除前囟门阻力小外,其他各方向均受限制,故头颅向上生长呈塔形,会限制他的大脑额叶部分的发育,对其情感、智力发展影响很大,必须在其发育关键期来临之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把畸形的颅骨全部拆卸,松解被压迫的大脑;二是对颅骨进行分割,逐个塑成需要的形状,再重新拼接,也就是重拼颅骨。
    然而,这种手术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有立体裁剪的艺术美感,对于这个不到1周岁的孩子来说风险很大。因此,马云富团队手术前考虑采用3D建模的形式等比例还原患儿头骨,在模型上预先设定裁剪方案、手术切割线等,确保精准手术。
    “每一例狭颅症的矫形手术都是独一无二的。”马云富说,用3D打印技术,就可以实现术前按1∶1的比例重现小宾畸形头骨。
    3D建模成功后,马云富团队一边在脑海中拟订裁剪方案,一边在这个立体的、真实的头骨模型上画手术切割线。“实物模型不仅为手术方案提供精准指南,还可以通过提前测量父母的面部数据,为患儿塑形后的面容体现父母特征提供依据。”他说。
    2017年11月11日,马云富团队历经4小时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0天“拆线”。经过几天的恢复期,小宾的头部外表正常。
    马云富称,目前,对于狭颅症的治疗方法首选是手术,最好的手术时机为6个月~1岁。手术的目的是重开颅缝,使颅腔有所扩大,去掉限制脑发育的因素,防止颅内压力增高,尽量减少其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