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 夫妻携手同行

2018-09-2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南阳聚焦 浏览:10569 次 

救死扶伤 夫妻携手同行
——记邓州市王国辉、陈清云夫妇
□丁自力 孙光旭  文/图

    9月25日一大早,王国辉、陈清云夫妇匆匆吃完早餐。王国辉乘车前往邓州市林扒镇卫生院上班,陈清云则赶往邓州市胸科医院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妇二人就这样度过了30年。有时到了晚上9点,远在外地求学的儿子会打来电话,给他俩送来问候。
    这是王国辉和陈清云夫妇近年来几乎每天都要经历的安稳生活。但是,在9年前,这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因为受当时的交通和工作地点所限,王国辉夫妇聚少离多,各自奔波。

    1987年,王国辉和陈清云从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
    参加工作30年来,王国辉先后在赵集镇、裴营乡、刘集镇、林扒镇等地的乡镇卫生院工作,家庭重担全部落在陈清云一个人的肩上。
    “刚上班时,我们没有房子,租房子住,孩子也没人照顾。晚上,我在医院值班就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把孩子锁在屋里让他自己睡。”陈清云说。
    1989年,陈清云在邓州市胸科医院工作期间,因为接触的都是结核病患者,她被检测出感染了结核杆菌,服药9个月后体质严重下降。
    1990年,王国辉在赵集镇卫生院收治了一名23岁的脑炎患者。患者持续发热昏迷,21天后才醒来。王国辉白天和黑夜守护着患者。“我晚上不敢离开,必须负责到底。”王国辉说,“患者对医生是性命相托,医生对患者是责任相系。”
    1990年,王国辉在赵集镇卫生院忙到晚上10点,意外发现土坯墙壁上有裂缝,随即紧急搬离。半小时后,房屋在一声巨响后倒塌了。
    1995年,他们的儿子4岁时,陈清云晚上回到家里,发现孩子正在玩被烧焦的电线,浑然不知危险。这让陈清云惊出一身冷汗。儿子8岁时,夫妇二人要外出培训一周时间,最后只好让孩子在家独自生活。
    2000年,陈清云到郑州进修。为了照顾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王国辉每天骑着摩托车奔波在家和单位之间。“假期里,其他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但在我们家,儿子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医院才是孩子的家。别人一天不回家心里不踏实,而国辉一天不去病房,心就悬着。”陈清云很是理解丈夫。
    2003年“非典”时期,夫妻二人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奋战。“当时一直处于‘战备’状态,心理压力巨大,但是不敢互相诉说,怕影响到对方。”王国辉回忆道。
    2004年,王国辉在裴营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晚上归来的路上,意外摔断了肋骨……但这都没有影响他正常工作。

    30年来,夫妇二人无论是工作业绩还是医疗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陈清云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结核病防治方法,使结核病治愈率不断提升。她从多年门诊患者病历资料中精心筛查,反复研究用药方略、治疗效果,先后在《中国防痨杂志》《中国当代医药》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微卫生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荣获2002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编写的《呼吸内科精讲》一书也已于2001年10月出版。
    陈清云把“胸腔闭式引流术”成功引入并将这一技术在全院推广,解决了过去胸腔积液患者只能反复穿刺抽液,费时费钱又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风险等诸多难题。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陈清云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得到社会和广大患者认可。今年,她又被评为邓州市“十佳医生”。

    “患者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医生所做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生命之重。”王国辉说。
    从孩子到老人,王国辉、陈清云夫妇二人诊治过很多患者。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尤其是手术前后,医生对患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为了让患者发自内心地信任医生,夫妇二人所做的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范围,这也正是夫妇二人30年来的信念和坚守。
    “负责到底、认真细致”是陈清云对丈夫王国辉的评价。作为王国辉坚实的后盾,陈清云所做的远远不止是理解和包容。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