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报纸,让帕金森病患者与医疗专家有了“健康之约”

2018-11-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8139 次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李玉英  刘 飘

“屈医生,我这个病看了四五年都不见好转。这张报纸上说您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专家,我就专门过来找您了。”今年9月14日,年逾古稀的王老先生颤颤巍巍地将一张泛黄的旧报纸递给安阳地区医院名誉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屈宝华。
这是一张2015年6月5日的报纸,有些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屈宝华发表的《创新技术早期诊断治疗帕金森病》一文就刊登在该报医疗版的右下方。就是这张报纸,让王老先生重新看到了希望。
王老先生5年前右下肢出现抖动,最近一年右上肢也出现抖动,拿东西、吃饭都无法正常进行,走路时下肢无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5年间不断接受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有的医院建议他做“苍白球病毁损术”。如果手术成功,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是有些患者术后会出现偏瘫等并发症。得知这些情况,王老先生放弃了手术治疗。
随后,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屈宝华关于治疗帕金森病新技术的阐述,王老先生就向屈宝华寻求帮助。
屈宝华行医60余年,是享受国务院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的神经内科专家、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科的创始人。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视患者如亲人,他的专家门诊前时常排长队。尽管王老先生的儿子提前在网上挂了专家号,一大早就赶来了,但是也不得不等待很长时间。
屈宝华仔细询问检查后,将王老先生正在服用的多巴丝肼药片减量,改为每日3次;服用多巴丝肼中间加用了息宁片,每日两次,每次半片;增加了普拉克索片,每次一片,每日2次,苯海索每次半片,每日2次,细心嘱咐王老先生一定要在饭前1小时服药,减药或停药要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要在三餐时食用牛奶制品及肉类,坚持康复训练,保持好心情。
屈宝华将王老先生的病情详细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这个小本子写满了各个患者的情况。
屈宝华说:“每个患者的情况我都了解,只要找我看过病,我都有记录。不管患者下次什么时候来,我都知道他之前的情况。只有记录了患者的病情,才能知道下一步怎么治疗。”
今年10月17日上午,病情大有好转的王老先生再次从新乡赶来找屈宝华复查。
“屈医生,上次您给我看过病之后,我的腿好多了,手抖得也不那么厉害了,太感谢您啦!”王老先生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感激之情,他的儿子依然带着那张带给父亲希望的旧报纸。
事后,屈宝华告诉记者:“这个患者从新乡过来也不算近,他恢复得不错,比刚来的时候好多啦!对了,我的小本子换成大本子了,以后记录患者的情况就更方便啦!”说完,屈宝华立即赶回诊室继续工作。
虽然屈宝华大夫今年已经84岁高龄了,但是只要提到康复的患者,他的眼中就会闪烁着光芒,那种与疾病抗争成功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