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凝法可轻松拆除颅内“炸弹”

2019-07-0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8278 次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宋鹏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很多人将其比喻为藏在人脑中的不定时“炸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王明盛团队应用电凝法治疗微小型脑动脉瘤,具有创伤小、耗材少、花费低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
根据大小,脑动脉瘤可以分为微小型(直径5毫米以下)、小型(直径5~10毫米)、大型(直径11~25毫米)、巨大型(直径25毫米以上)等类型。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上楼、性生活等诱因下,引起血压突然增高,很容易引发瘤体破裂出血,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等,半数以上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发生脑疝甚至丧命。据统计,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的死亡率为30%。
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佳方法。目前,脑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夹闭法,用特制的夹子夹闭脑动脉瘤颈部,阻断瘤腔与载瘤血管的沟通,从而降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开颅手术;另一种是填塞法,运用介入技术,将微型弹簧圈或医用生物胶送入脑动脉瘤腔内,逐步塞满整个瘤腔,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从而闭合瘤腔。
对于直径2毫米以下的微小型脑动脉瘤,由于瘤颈非常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王明盛团队应用电凝法治疗微小型脑动脉瘤,将微导丝直接插入脑动脉瘤腔内,通入直流电后,微导丝尖端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发生电凝,在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治愈效果。由于无须开颅、无须填塞,只需要一根微导管、微导丝,与传统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耗材少、花费低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此外,王明盛等通过多次实践证实,电凝法不仅适用于微小型脑动脉瘤,配合填塞法治疗其他类型的脑动脉瘤,可以有效提高填塞效果。
据王明盛介绍,脑动脉瘤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血管平滑肌的改变。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由于此处动脉壁的肌层先天发育缺陷,同时这里又是受到血液冲击最大的地方,在长期血流的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使此处动脉壁的薄弱点向外突出,逐渐扩张,从而形成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外伤及感染等因素也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