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很精彩

2019-08-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5758 次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苗 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暑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社会实践丰富假期生活。7月8日,河南中医药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1800多名大学生到全省109个基层医疗单位学习调研,分别到新县、兰考等地开展医疗服务、科技支农、义务支教等活动,通过实践检验所学,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经历:用所学服务社会,收获新知和感动
由于母亲瘫痪在床、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15岁的小凯(化名)变得性格孤僻,成为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的“困境儿童”。自今年7月4日起,河南中医药大学志愿者们走访小凯的家庭,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通过心理咨询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小凯作为中心人物进行统筹。在团队辅导中,小凯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逐步树立自信心,并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
看到小凯的改变,志愿者们十分欣慰。在梁村乡,志愿者们走访了30余户“困境儿童”家庭,为他们设计以“团结”“信任”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更多参与暑期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们来到基层,为5000人提供医疗服务,并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科技支农活动,走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学习和调研,找寻民间名老中医……在“行走的课堂”上,大学生们收获了新知和感动。
体会:用不长的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
“在整理标本过程中,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认药活动,把原本的枯燥整理环节变成了一个既有趣又拓展课本知识的一个小活动。”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组织学生在新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科技支农活动,为新县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对中药种植农户进行专业指导,助力扶贫工作。胡林兰参与其中,用实践印证书本上学到的药学知识。
“基层群众需要更好的医疗资源和条件,同时也需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刘青在新县多个乡村传授急救知识。在急救知识宣讲和演示中,刘青对基层医疗有了自己的体会。
进一步增加广大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的机会,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与基层单位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并使大学生了解基层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为今后到基层发展做好准备。这正是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宗旨。
收获:在“行走的课堂”上读“无字”之书
“你们要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尽力向基层群众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7月9~1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丽霞等到新县看望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时说。
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小平在西峡县看望在基层医疗单位学习调研的大学生时,勉励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早在基层医疗单位接受锻炼,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绝不只是书本知识。”大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后感触颇深,觉得大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读“有字”之书,还要走向社会读“无字”之书,对于中医尤其如此。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