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和预防

2019-09-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乡医课堂 浏览:14556 次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和预防
□付增源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流感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或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于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后可发生有限传播。
    流感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病例排毒可达1~3周。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的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
    5.妊娠期妇女。

 

临床表现

   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有的人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二、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肺炎: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啰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心脏损伤: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脓毒性休克:主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鉴别诊断

   一、普通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学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要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帮助确诊。

 

预防方法

   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三、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四、预防处方 预防处方以3天左右为一个周期,不宜长期服用。
    (一)金银花15克,桑叶10克,芦根10克,薏苡仁15克,甘草3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天1剂,连服3剂。
    (二)板蓝根15克,大青叶10克,麦冬15克,甘草3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天1剂,连服3剂。
    (三)百合30克,麦冬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天1剂,连服3剂。
 (作者供职于孟州市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