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外治方法

2019-10-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乡医课堂 浏览:10960 次 

感冒的外治方法
□李 倩

   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疾病,由外感风邪引起。在临床上,感冒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秋季忽冷忽热,容易发病,体弱年幼的小儿容易感冒,比起吃药打针,外治法也具有显著效果。
药物治疗
    方一:葱豉汤。香豉3克,葱白头3根。
    用法:将香豉研末,葱白头捣烂如泥,然后混合在一起,加入白开水少许调和,贴敷于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凹陷处,即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
    此方来源于《肘后备急方》,系内服之方,后世改为贴敷剂,同样能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方二:中药贴敷疗法。薄荷32克,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15克,炒僵蚕10克。
    用法:麻油煎药收膏,贴敷于胸口。
    此方具有疏风散寒、清泄内火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方三:中药煎汤熏足。紫苏叶、防风、荆芥、薄荷各25克,柴胡20克,板蓝根、菊花、桑叶各30克,七叶一枝花4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煎汤,熏足,每天1次,每次2~3小时。
    此方具有疏风、清热解毒之功效,风寒风热感冒皆可用。
非药物外治
    方一:耳穴压豆法(耳尖放血、肺、内鼻、咽、喉)。
    用法:耳尖处放血,然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穴位,每次一侧,每天按压数次,2~3天换另一侧。
    古代称耳针为“小针”“微针”“耳底神针”,其适用范围广,对呼吸系统压其穴位可以消炎、清热解毒等;能起到治疗、改善、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服药数量的作用。
    方二:悬灸(大椎穴,即低头时最高起的骨头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方的凹陷处)。
    用法:患者取俯卧位或端坐低头,然后用艾条在其大椎穴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
    大椎穴属于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表。大椎穴是治表证之要穴,温灸大椎穴有通督解表之功效,其操作简单,穴位易定。
    方三:拔罐(大椎穴)。
    用法: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2~3下后,在其穴位上拔罐,以溢血为度,留罐5~10分钟。
    大椎穴为疏风解表、温灸通阳之要穴,主治一切外感疾病。
食疗方
    方药:菊花桔梗雪梨汤。甘菊5朵,桔梗10克,雪梨1个,黄冰糖5克。
    做法:将甘菊、桔梗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去渣留汁,加黄冰糖搅匀,盛出,放凉;雪梨洗净削皮,切丁;在甘菊水中加入梨丁,吃梨饮汤。
    功效:菊花桔梗雪梨汤具有开宣肺气、清热解毒、润燥止咳之功效,可以辅助治疗秋燥咳嗽、咽喉肿痛、眼睛干涩等。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