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和临床相辅相成

2019-10-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文化 浏览:17421 次 

科研和临床相辅相成
□刘广芝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近些年,随着我国实力的逐步增强,国家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大了在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整理如下。
    首先,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信念。
    在日常工作中,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通过学习,我能够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和根本方法,转变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了认识,并在工作实践中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作进度的突出问题;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全过程,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学习,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身体力行,在各项工作、管理、政策、制度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使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秉承“医德至上”的医疗精神,尊重健康,护佑生命。
    作为一名医生,我在工作中始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以“医德至上,医技至精,服务至诚,良药至真”为医疗精神,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尊重健康,护佑生命。我不仅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怀感恩之心,常怀仁爱之心,所以能够真心实意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甘愿为伟大的医学事业献身。长久以来,我在医疗战线上努力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高远之志、成才之基、实干之风、进取之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成为党和人民真正需要的好医生。2010年,我作为青年医师的杰出代表,被评选为第十一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和“河南省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荣获“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正是国家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使我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从而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争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再次,孜孜不倦,勇攀临床和医学科研高峰。
    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在这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上,我国科技人员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我于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荣获妇产科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致力于妇科肿瘤的防治和研究。十几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在多位老师的引导与同事的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我很荣幸得到“2006年河南省卫生厅5451工程”的资助(项目名称:微创技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于2007年8月~2008年12月前往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进一步研修妇科肿瘤方面的前沿技术。自2009年回国后,我凭借在国外所学的医学知识与诊疗技术,在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治疗、保留生育和生理功能的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遗传疾病咨询,以及先进化疗方案的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后,我顺利开展了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新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我在主任张菊新的带领下,在国内外首创了一种手术方式,在进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过程中,同时进行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来治疗早期宫颈癌,从而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和生理功能,该技术获得2011年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之前,我在北京大学攻读的是科研型博士,经过科研作风、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正规、系统培训,能够敏锐地捕捉国内外的科研动态;国外的学习经历,使我更加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不论临床工作多么繁忙、多么劳累、多么困难,我始终迎难而上,从未放弃科研工作。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卵巢癌的基础研究工作,完成卵巢癌相关科研课题3项,发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20余分,其中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美国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简称JNCI,《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杂志上,影响因子14.697分。回国后,我继续进行卵巢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在我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中,除妇科肿瘤学外,还涉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我能取得这些成果,与国家对科研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密切相关的。我常常把医生看作天使,把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看作天使的两只“翅膀”。一名医生要想成为名医,想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没有科研作为支撑,就很难“飞”得更高、更远。因此,我认为,科研和临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均不可偏废,才能为事业的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也正是有了这种认识,我时刻督促自己刻苦攻关,拼搏进取,所以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
    最后,把医疗科普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是不能仅局限于患者发生疾病或者生命出现危险时才开始干预和治疗。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上医治未病”的文字记载。所谓“上医治未病”,就是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这句话表明医生要积极参与健康维护、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全过程。我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住院患者进行宣教,积极普及预防疾病的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科学生动的语言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与防病技巧,使患者能够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正规治疗手段,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让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及时就医。
    作为一名医生和科技工作者,这几年的工作与科研历程让我感受颇多。一是在美国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研修,使我既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国际级别的培训,又使我的学识与能力得到了提高。没有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我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二是必须树立高度的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使学科队伍成为一支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团队,个人才会具有持久旺盛的“战斗力”。这需要个人在工作中,注重与同事的相互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奉献、沟通与协调。三是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既使自己具备充足的学科知识,又有较宽的知识面;既具有科学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又有开拓创新的热情,较高的人文素养。此外,医生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怀感恩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和团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以上的感悟既用来自勉,又用来与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共勉。目前的新格局、新形势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愿我们在实践中,努力以高远之志、成才之基、实干之风、进取之心,为健康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