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手术解决心脏“阀门”问题——访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申伟
2019-11-/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9959 次本报记者 王 婷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主动脉瓣膜是心脏血液循环的“阀门”。过去,一旦这个“阀门”坏了,就只能开胸换瓣,风险高、创伤大;如今,通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用开胸也能给心脏更换“阀门”了。
2017年9月,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院长袁义强博士带领下,率先在河南独立完成TAVR手术,两年来,已成功为40多名心脏瓣膜病患者解除了痛苦。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展,TAVR手术所带来的福利将惠及更多百姓。
微创换瓣 高龄不再是难题
穿过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手术室的走廊,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申伟告诉记者,天气转冷,心血管病高发,一天的手术量差不多要20台。这意味着他们要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深夜。
88岁的吴老先生主动脉瓣狭窄,多年来一直保守治疗,最近症状逐渐加重,主动脉瓣严重钙化,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胸闷。两周前,他在家突发急性心力衰竭,持续3小时没有缓解,紧急入住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经检查和评估,吴老先生符合TAVR手术条件,按照惯例,需要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时间不等人,当务之急是为老人纠正心衰,其他检查可在术中同时进行。
年近九旬的患者,加上其有高血压病史,术中随时都有心脏搏动骤停的风险。TAVR团队在袁义强博士带领下,不畏险阻,通力配合,150分钟后顺利完成手术。一周后,吴老先生康复出院。
据张申伟介绍,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老年人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尤其是高龄患者,体质和心肺功能都比较差,难以承受开胸手术之苦,而TAVR手术是通过微创方式,经人体股动脉穿刺,将压缩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到病变位置,比较安全,痛苦小,一般7~10天便可出院。
所置换的人工心脏瓣膜为生物瓣膜,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猪心包瓣和牛心包瓣两类。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对术后的抗凝治疗要求很高,而生物瓣膜较机械瓣膜具有术后抗凝时间较短、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点,使用寿命通常为10~15年,更适合老年人群使用。
临危不乱 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
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必须技术过硬、胆大心细、精准利落。在临床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突发情况,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
半个月前,73岁的赵老先生因心力衰竭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经检查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本来准备择期进行TAVR手术,然而在做CT结果分析的时候,老人突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血压升高、恶心呕吐,被诊断为造影剂引起的并发症,于是专家团队立即为患者实施持续床旁血液滤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TAVR手术同步进行。15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果断的决策、高效的救治,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就好比在行驶的汽车上对发动机进行大修,加上输送距离远、输送环境复杂等难点,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备冠脉支架、球囊扩张等全面的心脏病诊治知识,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做后盾。
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从术前麻醉、术中监护到术后护理、康复等,都有专业的医护团队保驾护航,为患者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
张申伟说,目前TAVR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展至中低危患者,随着未来瓣中瓣技术、可回收瓣、干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让更多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或风险较大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