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标兵就是一面旗帜
2019-12-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乡村视角 浏览:13108 次李标兵就是一面旗帜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仁怀江 冯晨曦 文/图
世上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叫标兵,他们有这样的共同点: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并且持之以恒。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温县人民医院的李标兵。
翻开李标兵的人生履历,可见他人生的每一个点都充满着对医学事业的挚爱,浸透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1996年,从新乡医学院毕业的他,来到温县人民医院内科;后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后,专攻呼吸内科,很快成为全市知名专家;在转科的第一个科室,便通过仔细查体,确诊了温县首例脊髓背外侧综合征,这种病比较罕见;在多年前便诊断了全县首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制订的治疗方案获得北京协和医院专家的赞扬……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死亡率高,但因是慢性病时常被群众忽视,这为从事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标兵一直刻苦钻研、无怨无悔。几年前的冬天,一位年近70岁的老先生因昏迷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家属称老人因心慌两次住院治疗,两次心脏造影检查结果均为正常,一直按照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李标兵接诊患者后,经过详细查体,确诊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因前期治疗不当导致Ⅱ型呼吸衰竭,引起昏迷。对症治疗后,患者当天清醒,3天后转到普通病房,很快康复出院。
从医多年,被李标兵治愈的患者有很多,但他却为一些患者因不能及时就诊、延误病情而担忧。于是,在钻研医术之余,李标兵开始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奔波起来:向上级医院专家求教,向同行学习;考察论证、设计讨论,终于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列入医院建设计划。像这样的故事,在李标兵身上还有许多……
医院创建重症监护病房,李标兵是首任科主任,病房创建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呼吸科从大内科单独分开,他是首任科主任,科室创建的每一步都浸透着他的汗水和艰辛。2012年12月12日,他带领12名医务人员和12名患者在呼吸科正式开诊。不仅如此,在每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李标兵是第一个站出来:“非典”疫情暴发,他是第一个走进隔离区、接触疑似病例的医生,一待就是几个月。面对疫情,他第一个接触疑似病例,随时可能被传染,连轴转、熬通宵是常态,但他从未因此止步……
无数第一的背后是李标兵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更是他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李标兵不仅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还多年如一日待患者如亲人。
多年来,李标兵始终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他给患者看病,从来不急着开药或检查,而是耐心询问病情、采集病史。他时常告诉科室医务人员,病史采集是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症状以及患病过程的最主要方法,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辅助性器械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等,才能得出正确诊断。行医至今,他始终坚持因病施治、酌情处方,从不开大处方、不乱开检查单,总是以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好疗效,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李标兵为患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