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培训我们很欢迎!”

2019-12-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3225 次 

本报记者 尚慧彬

平心静气,脑子中把几天来学过的操作规范像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宋卫民手持呼吸内镜,一步步地操作,从仿真人的肺部取下淋巴结组织,并稳稳地通过呼吸内镜取出来。他长出一口气,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考试题“淋巴结组织活检”的操作。
从医30多年的宋卫民现在是新蔡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这次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到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国际内镜考评与标准化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
“在这一周里,我们上午学理论,中午去观摩手术,下午在仿真人身上练习操作,满满的一天,非常充实。”宋卫民说,他与22名来自各地医院的医生一起,接受了7天培训,最终经过考核,有20人拿到了合格证。
“这个证是我实实在在学了、考了才拿到的,比起一些两天培训、只为拿个证的培训班,这里才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他感慨说,“这样的培训我们很欢迎!”
虽然已经是当地技术实力最强的医院的科主任,宋卫民还是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医院的不足。他所在的科室购置了呼吸内镜,但也仅能完成简单的检查和治疗。如果遇到疑难重症,只能赶紧往上级医院转诊,有时情况危急,患者往往失去抢救机会。当他接到国际内镜考评与标准化学院的通知后,感觉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经过这次培训,至少遇到呼吸道异物等情况,我们不会再束手无策了。”宋卫民说。
“本次培训我们非常注重气管镜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系统讲解了包括气管镜操作的基础知识、呼吸内镜下治疗、气管镜在具体疾病中的实际应用等前沿技术;手把手地示教,包括气管镜下基础解剖、刷检、肺泡灌洗、超声支气管镜的应用、气道支架的植入、呼吸内镜介导的气道下冷热消融治疗等。”此次培训的指导教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马晓旭说,学员们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基础薄弱,操作不规范,在临床不能将气管镜相关技术很好地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但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态度认真,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很多学员加班加点练习。
学员们来自河南省和山西省不同的地市,大多是基层医院的医生,有住院医师,也有科主任。他们对呼吸内镜技术的需求很大,渴望学习系统、规范的呼吸内镜技术。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都具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但是呼吸内镜的操作技术还比较薄弱,呼吸内镜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操作不熟练,稍有难度的呼吸内镜操作就不能进行,从而阻碍了呼吸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
据国际内镜考评与标准化学院院长许爱国介绍,为了真正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这次培训注重系统规范化,理论联系临床实际。
“32位授课老师在培训前均认真准备课件并反复试讲,培训器材包括不同型号的气管镜、硬镜、不同种类的气管支架、冷冻及热治疗仪等。学员们争分夺秒,甚至练习到深夜,这在其他学习班中很少见。”许爱国说,看到学员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取得的实效,他打算2020年举办4期“手把手”培训班,帮助基层提升呼吸内镜诊疗能力。
看到宋卫民学习归来,以及取得成绩,科室的人员很受鼓舞,都向他争取学习机会。
宋卫民说:“我会有计划地安排其他人去学习,让大家多见识高水平的治疗技术,进一步提升我们科室的技术水平。”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