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勇士驰援湖北 彰显英雄本色

2020-04-0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19191 次 

白衣勇士驰援湖北 彰显英雄本色
□刘天庆  崔 静  文/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新乡医学院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的医护岗位,在家人面前,他们是妻子、丈夫、父母、儿女,懂亲情、有牵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是身着白色战袍的勇士,无所畏惧,义无反顾,逆向而行,以最坚毅的姿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医者情怀,展现医者担当。
    间隔千余里,奋战六十天;告别冬日凛冽,春天如期而至。随着河南援鄂医疗队接管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新乡医学院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48名援鄂医务人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分批次载誉凯旋!

患者篇:咱们是过命的亲人

    1月30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士王瑞敏在日记中这样写:“武汉市第四医院……一声铃响,我准备去给一个患者换液体。询问后我才知道,原来他是需要我帮忙接一杯热水。当我端着杯子递过去,他轻声说了句‘谢谢’,让我很感动。”
    3月4日,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顾家鹏已经完全适应了特殊查房。令他高兴的是,一位之前有轻生念头的老太太终于愿意打开心扉诉说自己的痛苦。这位被列为重点患者的老太太,老伴儿去世,她一直情绪低落、睡眠差,还产生了轻生念头。顾家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地疏导,最终使老太太逐渐走出困境。“年轻人,好样的!”解开心结的老太太向顾家鹏竖起拇指。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士王丽静所在的病区收治了一位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双侧臀部带有Ⅱ期压疮,局部已经溃烂。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王丽静在医疗物资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找来促进伤口愈合的辅料,给老人规范换药。“我现在翻身终于没那么痛了,谢谢你,你们河南护士太专业了。”听到老人的肯定与赞扬,王丽静突然眼眶一热,多日的辛苦与劳累,值得了。
    记不得是从哪一天开始,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所有队员都会在防护服上画一颗大大的红星,并写上“武汉加油”“有事儿找党员”等温暖的话。鲜艳的红星传递着温度,充满了力量,病房中多了些许温暖,患者多了些许信心。时间一长,“咱们是过命的亲人”这句话就常常挂在患者与队员的嘴边。

父母篇:有种遗憾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妈妈,医生的责任就是救治患者。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患者,真正陪您的时间太少了,每次想起这些我就非常愧疚,觉得亏欠您太多。”即将奔赴湖北一线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马敬在信中这样写。马敬援助湖北,其68岁的母亲不仅为其担心,还要帮忙照顾两个孙子,承担部分家务。无论多累,母亲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不善言谈的马敬不知道如何表达愧疚之情,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
    2月2日,作为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护师,29岁的耿德胜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支援湖北。“孩子,可以不去吗?疫情那么严重,你还没有成家。”妈妈有些担心地问他。在患者面前,他是一名护师;在父母面前,他还是一个孩子。但耿德胜坚定地说:“当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职责。”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慧与同为医生的丈夫奔赴不同的抗疫战场。从到达湖北的第一天起,李慧卧病在床的父亲便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她。2月18日凌晨1时,父亲通过电话支支吾吾地表达了对女儿的爱;凌晨4时,隔着手机屏幕,李慧看着父亲停止了呼吸。她心如刀绞,除了失声痛哭,什么都做不了。李慧本以为等疫情结束,可以在病床前尽孝道,但这一刻,她只能朝着家的方向,长跪不起。

宝贝篇: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何为奉献

    “亲爱的爸爸,今天是您离开家的第18天,您还好吗?”这是8岁的王彦周给爸爸写的一封信。远在武汉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王拥涛,抽不出时间给孩子写一封回信。“至于回信,就借用一段网文吧!”王拥涛说,“我最亲爱的孩子!他日,你长大,如果愿意从商,一定记得,凭本事赚钱,凭大义救国;他日,你长大,如果愿意学医,请做冲上一线的医务人员那样的勇者;他日,你长大,如果愿意做科研,用你毕生的努力,让人们不必再遭受这样的祸患……”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杜云红奔赴武汉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杜云红离开后,女儿把QQ(即时通信软件)签名改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想起送别时女儿崇敬的眼神,杜云红体会到这个已经在医科大学学习两年的孩子,从此对医者担当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管护师李瑞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临行前,她像一名英勇的战士一样毫无畏惧,而提起孩子的那一瞬间,内心流淌着无限温柔与留恋。“孩子,等你长大,问到奉献的意义,我会给你讲2020年武汉遭遇疫情时,和妈妈有着同样经历的叔叔阿姨们的故事。”
    2月5日,身在湖北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管护师张亚枝,看到丈夫发来的视频,3岁的女儿给妈妈加油,1岁的儿子第一次清楚地喊出了一声“妈妈”。张亚枝怔怔地看着,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张亚枝说:“工作再危险再辛苦都没有怕过,但那一刻真的绷不住了,这是天使的声音,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爱人篇:爱情最美的样子是“我为你骄傲”

    自疫情发生以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担了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工作。2月8日上午,医院公告群里发布了一条信息,主要内容是:放射科技师钱江勇自告奋勇,将移动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推进负压病房,为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做影像检查。
    钱江勇的妻子曾萍,同是医院医生,是新乡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对医院而言,钱江勇既是负责影像检查的小组长,又是一名党员;对家庭而言,妻子在前线抗击疫情,他理应做好后盾,不该轻易冒险。本以为不会被妻子发现,但从前线隔离病房出来的曾萍看到医院公告群里的消息,第一时间给钱江勇打电话。“我没事,旁边有老师指导,你放心。”钱江勇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轻声细语地说,脸上多了几分温柔。
    “我要去武大看樱花了。”2月9日凌晨2时,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延津县中医院罗青在出征湖北的路上给未婚夫发了条信息。之后的每一天,罗青都能收到未婚夫的“云嘱托”:要吃好、睡好、休息好,注意安全……罗青没有想到,平时大大咧咧的未婚夫也有如此细腻的一面。“短暂的分离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
    2月14日,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胡炳倩的生日。“我们在家都挺好的,但很担心你和你的战友。你只要能安全回来,以后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听从你的指挥。”一大早,胡炳倩就收到丈夫通过手机发来的情书,既感动又充满力量。情书中那句“我为你骄傲”,让他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凯旋篇:英雄归来仍是少年模样

    “不需要掌声、不需要赞赏,只愿在我挺身而出时能给予我坚定的目光;不需要选择,不需要犹豫,只因我是医者,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
    还记否?那一日,病毒来袭,党和国家发出援鄂号召;还记否?那一日,舍小家、顾大家,医务人员奋不顾身奔赴一线;还记否?那一日,他们夜以继日、迎难而上;还记否?那一日,汗水与泪水交织,他们只问付出,不计回报;还记否?那一日,一封封家书“云相传”,牵动着父老乡亲的心弦……
    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被汗水浸透的衣衫、雾珠笼罩的护目镜、深嵌脸颊的压痕、被浸泡发白的双手、被剪掉的及腰长发、数小时不吃不喝、必不可少的成人纸尿裤、累到极致的席地而睡……这些艰难困苦说不尽、诉不完。医务人员奋斗在湖北的日日夜夜,值得这个时代的所有人去怀念。
    援鄂医疗队在撤离时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送,警车护送,市民隔窗挥手,街上高高悬挂条幅“你为我们拼过命”,这是对医疗队员最诚挚的肯定。抵达家乡后,队员们同样受到了高规格的迎接仪式。
    截至3月30日,新乡医学院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48名援鄂医务人员分批次回到新乡。
    家是所有人内心最温暖的港湾,回家的人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扬。踏出迎接专车的那一刻,援鄂医务人员所有的辛苦和酸楚都在与“家人”的深眸相望中掩埋,只留下那曾经守望相助的感恩和同舟共济的感动。此时,尽管他们难掩疲劳和憔悴,但我们却看到了他们脸上最美的笑容。
    樱花盛开,春色正浓,疫情终将散去,山河无恙,岁月安康。我们的英雄归来,还是曾经的少年模样…… 

链接:
火速集结 义无反顾上前线

    1月25日中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拟成立医疗救援队,在第一时间里,70名医生、164名护士主动请缨。当天晚上接到省卫生健康委指令,要求组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后,该院党委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便火速完成战队集结。1月26日,27名医务人员与省内其他4家医院医务人员组建成河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正式出征。
    1月24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动员令,号召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组建临床医护技党员医疗队,做好应急准备,党员干部职工踊跃报名。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支近500人的队伍集结完毕,严阵以待。截至2月11日,该院共有6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
    2月24日下午,包括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5名心理医生在内的河南省第15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带着精神卫生人的职责和使命,驰援湖北,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前线送去“心灵解药”。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