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
2020-07-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11884 次将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
定位精准 误差仅0.1毫米
通讯员 张艳涛 文/图
近日,76岁的李老太太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接受了电磁导航辅助下微创椎管减压复位经皮内固定术(如图)。
李老太太近些年腰部疼痛向腿部放射,行走100米左右就要停下来歇歇,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病情愈来愈重;经多次保守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最近疼痛持续,不能正常生活,非常痛苦。李老太太去过多家医院,被诊断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需要手术治疗。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李老太太对常规开放性手术有顾虑,怕自己因年龄大承受不了。
经过多方打听,李老太太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脊柱微创中心。该中心主任朱卉敏、孔凡国教授仔细为李老太太查体,最后决定进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融合、经皮椎弓根固定术。但考虑到患者腰椎二度滑脱,合并腰椎侧凸,椎弓根发育异常,组织结构紊乱,可能给手术带来很大困难,增大手术风险,专家决定在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手术,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提高安全系数。
术中,专家利用导航技术在退变椎体上精准置钉,手术用时两个小时左右便结束。虽然患者腰椎结构退变较重,但在导航技术的正确引导下,专家准确地进行了穿钉固定、滑脱复位,术中出血量不到100毫升,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
据朱卉敏介绍,术中导航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快速发展的一个方向。脊柱手术本身具有特殊性,加上神经和脊柱骨骼交织在一起,导致手术难度和危险性增加。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患者术前和术中的影像数据,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位,以及手术工具所在的坐标统一起来,根据手术需要,显示手术工具周围的软组织,跟踪手术器械,使医生对手术器械的位置、患者手术部位的情况一目了然。这一技术因精确性、安全性及快速性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认可。
据孔凡国介绍,李老太太椎弓根发育异常,伴有腰椎滑脱和侧凸,常规手术方法可发生螺钉穿破椎弓根、位置偏移、损伤等。即使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徒手操作,也难免出现偏差。而电磁导航技术,采用先进的电磁感应技术,解决了术中视野遮挡问题,方便了术者操作。电磁导航的精度达到0.1毫米(头发丝直径),柔性末端制导,跟踪靶点精度好,对敏感区域进行结构标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和机体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完成该病例后,该院脊柱微创中心又利用电磁导航技术,完成了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经皮固定、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强化等手术。据朱卉敏介绍,利用电磁导航技术的优点,可满足大部分微创手术的需要,用最少的透视,完成3D(三维)图像重建,减少射线所带来的损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逐渐趋向于微创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导航技术和临床手术相结合,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两个月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的手术机器人将投入使用,到那时,脊柱微创手术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造福广大脊柱病患者。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脊柱微创中心包括脊柱微创一科、脊柱微创二科,朱卉敏和孔凡国分利担任科主任。目前,该中心已开展微创介入、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显微镜、微创通道、经皮固定、镜下融合、微创侧方融合、导航下精准微创等系列微创技术,用于治疗颈、胸、腰部疾病。该中心拥有进口和国产射频系统、椎间盘镜、椎间孔镜、C形臂、G形臂、神经监护仪、手术动力、超声骨刀、电磁导航等微创设备。
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源自具有两百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文化于一体的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三级甲等公立专科医院。
河南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于2015年7月正式开诊,占地面积247亩(1亩=666.67平方米),编制骨科床位1500张,一期开放床位625张。二期项目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