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眼内恶性肿瘤

2020-07-0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19748 次 

  手术切除眼内恶性肿瘤
□徐英英 秦德华  杨 鑫  文/图         

病例一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眼睛里的“定时炸弹”,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清除!
    近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底病中心小儿眼底及眼内肿瘤专业张海涛主任团队在麻醉科、眼科手术室积极配合下,对一位66岁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一种)患者实施眼内局部切除手术,手术顺利。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正处于复查阶段。
    眼内恶性肿瘤属于少见疾病。眼底精细复杂,病变隐匿,一旦发生肿瘤,往往复杂严重,易发生转移,导致生命危险。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占85%~90%。此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通过血流转移,导致生命危险。
    有报道认为,发生转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一年存活率仅为15%。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患者大多由于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来就诊,少数因眼胀痛、眼球突出来就诊。
    葡萄膜黑色素瘤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最常见)、睫状体黑色素瘤、虹膜黑色素瘤。典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表现为眼底局部棕色隆起病灶(也可呈弥散性外观),可伴发视网膜脱离,甚至出血。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会造成眼压升高,除视力严重损害之外,患者会有眼胀痛、头痛的症状,甚至眼球变大、眼球突出,这时肿瘤极有可能已经向眼球外及全身扩散。
    该病的诊断主要包括详细的眼底检查,结合必要的眼部超声、眼底血管造影、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MRI(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
    由于该肿瘤易发生转移,还需要对肝脏、骨骼系统、肺部等器官进行检查,排除转移可能。
    以往为降低全身转移率,提高生存率,均采用眼球摘除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对葡萄膜黑色素瘤可以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全身情况等,采取局部放疗、局部切除等保留眼球的治疗方式。
    国外研究已证实,这些局部治疗方式,不降低生存率。但由于恶性肿瘤的特点,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排除复发及全身转移可能。
           病例二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90%发生于3岁以下,单眼或双眼发病,具有一定遗传性。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晚期严重时常危及患儿生命。
    近日,一名患儿来到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患儿左眼瞳孔发白(白瞳症),右眼红肿,提示病情已经很严重。
    由于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因此最常见的情况是家长发现患儿瞳孔发白或者“猫眼”后来医院就诊。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眼部异常,尤其是瞳孔区颜色异常,应尽快带孩子到眼科检查眼底情况。
    视网膜母细胞瘤典型的眼底表现为鱼肉状的隆起肿物,可单发或多发,表面可见粗大的血管,局部可有钙化斑,可伴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等。如未及时诊治,肿瘤逐渐增大,可能造成玻璃体积血、青光眼、眼球外扩散,甚至全身转移,最终导致生命危险。
    该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小儿眼底检查、眼部超声、CT等。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可全面准确地为患儿眼底进行检查。
    对早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治疗,效果可靠;但如果发现不及时,病情严重的患儿仍可能需要摘除眼球。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对于家族中有眼病史、肿瘤病史、高危患儿(包括试管婴儿),出生后要至少进行一次眼底筛查。对于未发生转移的眼内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建立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展静脉化疗、眼动脉介入化疗、局部激光光凝、冷冻、眼内注射化疗药物等保留眼球治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