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业:只因使命在肩 所以无悔前行

2020-08-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18384 次 

 

 

 

 

 

 

 

 

 

黄建业:只因使命在肩 所以无悔前行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蒋建国
    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
    翻开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副科长黄建业的人生履历,一项项亮眼的成绩跃然纸上:参与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2002年防治“非典”工作、2008年四川省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2020年新冠肺炎防治工作……
    现年48岁的黄建业,已扎根结核病防治一线23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结防人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现场勇敢“排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流行病学调查领域的一名“老兵”,他被派往事发地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要找到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把一个个病例之间的传播链展现出来,从“蛛丝马迹”中追查病毒痕迹,整个过程就像破案。这对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神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济源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后,黄建业24小时吃住在单位,连续1个月没回过家。在调查济源市第三例确诊患者时,他于当天中午进入新冠肺炎救治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后回单位补充物资,然后便马不停蹄地赶赴济源市人民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直忙到深夜。此时,他的护目镜上全是水珠,眼睛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上下楼梯全靠摸索。
    当时,黄建业同是医务工作者的爱人也奋战在防控一线,每天20时之后才能下班,儿子只能一个人在家。夫妻俩只能抽空回家见孩子一面,给孩子送点儿饭。每次,当黄建业戴着防护口罩把饭送到大门口,孩子向他走来时,他就赶快让孩子把碗放在地上,然后把饭倒在孩子拿的碗里,远远地看上孩子一眼,就立即退出家门。转过身去,黄建业瞬间泪水满眶。
永远以集体利益为先
    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黄建业总是没有半点犹豫,舍弃个人利益。这样的原则和品质,从他成为一名结防人那天起就没有变过。
    全国结核病第四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期间,正赶上黄建业的婚期。为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黄建业毅然决定推迟婚期。经过20多天的奋战,他圆满完成了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2003年防治“非典”期间,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黄建业还承担着“非典”病例确诊、流行病学调查、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的体检等工作。在防护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黄建业与发热患者和从疫区返乡人员进行零距离接触。在两个月里,他经常吃住在单位,连续数天回不了家。那年夏天,由于长时间阴雨连绵,黄建业老家的房屋倒塌,年迈的父母无处居住。他赶回去安顿好父母后,立刻返回工作岗位,未曾耽误一个患者。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让黄建业患上了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病等,但他坚持上班,坚决不让集体的利益受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黄建业主动请缨到四川省江油市进行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在余震不断、天气潮热、经常缺水、停电的情况下,他克服饮食不习惯、蚊虫肆虐、环境潮湿等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自2008年以来,他还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济源市妇联等,无偿资助了10余名濒临失学的贫困儿童。
    忘我奉献和爱心善举,让他收获了鲜花与掌声。自参加工作以来,黄建业先后被评为全省结核病“十二五”规划实施先进个人、河南省“最美防痨人”、河南省抗震救灾优秀队员、四川省江油市灾后重建先进个人、济源市十佳医生、“春蕾计划”先进个人等。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就该有千万个归宿,既然选择医学作为终生的事业,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即使不能燃烧起熊熊大火,也要成为一只萤火虫,放出自己微弱的光芒。”黄建业说,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肩上的责任很重,他不愿停歇,也不敢停歇。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