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医应急救治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2020-08-1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视界 浏览:12966 次建立中医应急救治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张勤生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防治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全程发挥作用,据有关学者统计,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超过90%使用了中医药。疫情期间,笔者作为领队,驰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在治疗上,笔者带领团队以中药汤剂为主,配合中药颗粒剂和耳穴压豆、灸疗、穴位按压等非药物疗法,为患者治疗疾病。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到85.5%,实现了患者“六个零”(零死亡、零转重症、零感染、零回头、零事故、零投诉)的可喜效果。同时,江夏方舱医院新冠肺炎人均救治费用也比较低。中医理当成为应急救治的重要力量
结合抢救新冠肺炎的经验,与疫情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医理当成为应急救治的重要力量,建立中医应急救治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一是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救治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是建立完善的中医医院应急工作机制。既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成立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指导组,组建相关专业临床医务人员为成员的医疗救援队等,还要制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使中医医院应急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各级中医医院在卫生应急、急诊急救工作中,要注重总结中医药技术优势和经验,客观评价中医药救治成果,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在新发急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早期介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优势,积极参与临床救治,全程参与,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四是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将其纳入本区域卫生应急、急救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中医医院的资金投入力度;针对中医医院薪酬低、人才流失等情况,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中医应急和救治能力亟待提高
6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卫生健康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推进中医药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陆续推出相关配套措施。河南省中医医院急救创伤中心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争取到100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课题研究等方面。
在现代医学技术大力发展的环境下,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并重,在实践中提高临床救治能力,是新时代中医人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对当前疫情中暴露出的部分中医药发展现状进行反思,疫情过后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提升中医药行业应急和救治能力。同时,健全完善中医药知识保护及专利政策法规,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第五批国家中医援鄂(河南)医疗队领队、第十二批河南援鄂医疗队领队、河南省中医院医务部主任兼肝胆脾胃病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