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使者为医患带去“心”希望

2020-08-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 浏览:12846 次 

护“心”使者为医患带去“心”希望

讲述人:河南省第十五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九科主任张玉娟

    作为河南省第十五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九科主任张玉娟和其他29名心理医师是河南支援武汉的最后一批医务人员。历经36天艰苦奋战,他们累计心理查房1351人次,联络会诊80人次,发现有心理问题者629人,提供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609人,为武汉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干预74人次,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投诉。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出发时,每名队员都热血沸腾,希望在前线一展身手。到达武汉后,医疗队采取线上咨询与线下一对一相结合的沟通交流方式。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开始工作后,他们发现,许多医务人员和患者不理解他们的工作。
    “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我们都没有问题……”张玉娟说,一开始,许多医务人员就是靠着这种巨大的使命感、责任感,凭借着强大的精神信仰治病救人。
    但在随后的工作中,张玉娟发现,很多医务人员来到她所在的心理门诊要治疗失眠的药物。其实,睡眠问题的背后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如紧张、焦虑、恐惧等。“患者主动找心理医生求助,心理医生进行谈话治疗是正常的心理救助流程,但是在前线没有所谓的正规与不正规。”张玉娟说,只要有人来,她就会尽量拖住,主动向他们了解失眠的情况。
    曾经有一名护士,第一次从方舱医院出来后就再也不敢进门。经过耐心交流,张玉娟了解到,对陌生病毒的不了解,让这名护士选择了逃避。
    “类似这样因为恐惧和紧张引发的案例还有很多。有人愿意让我们提供帮助,也有人比较排斥我们。”张玉娟说,这时,她和队员们就会用同理心和他们共情,当他们最忠实的听众,获得信任、耐心倾听、给予鼓励。就这样,心理医疗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逐渐被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越来越多人愿意向他们主动倾诉。
队长带头主动发挥特长
    在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三天,队长张建宏就发热了。按照防控要求,张建宏必须隔离并接受核酸检测。这几天对于他来说,是最难熬的几天。
    张玉娟回忆说,当结束隔离,拿到核酸检测报告得知是阴性的时候,张建宏开心得像个孩子。“现在,我可以发挥我的特长——讲课!”张建宏激动地说。
    于是,张建宏开始走访各个医疗队驻地和社区,为医疗队员和社区志愿者科普心理知识。张玉娟清晰地记得,在她驻地所在的大院,张建宏站在院子中央的高地上,拿着小喇叭,高声为大家讲课。“讲课的人站着,听课的人也站着,大家围成一个大圈,没有屏幕没有投影,也没有多媒体设备,只有一个手持小喇叭,这真是在抗疫一线才能看到的场景,既原始又亲切。”张玉娟说。
    张玉娟说,疫情初期,个人的心理健康被忽视了;疫情后期,医生和患者的心理问题开始逐渐暴露。为此,队员们主动发挥特长,组织培训社区志愿者。这样一来,群众的心理问题就能在社区得到解决,既能减轻队员们的工作压力,又能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得到心理救助。
两天时间编制《心理自助手册》
    彼时,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医务人员、患者、普通民众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如何让医务人员缓解压力?遇到心理问题应该找谁解决?急需专业人士支持。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河南、湖北两省在地域语言上存在差异性,加上有些患者年龄偏大等,队员们在和患者沟通、治疗时遇到了不小的障碍。队员们不得不自创肢体语言,以此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于是,一个新的想法萌生了——编制《心理自助手册》
    医疗队员们白天在医院为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晚上扑在电脑前编写手册。30人的编写团队迅速总结各个群体的心理需求特征,归纳临床比较典型的求助问题,彻夜奋战,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心理自助手册》的编制和装订。这套手册累计印发了8000余册,受到武汉当地医务人员和患者以及各省援鄂医疗队的欢迎。
 (本报记者史尧整理)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