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救治患者

2020-09-2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15573 次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救治患者
□李 红/文  赵 强/图

   刘老先生间断胸痛、胸闷15年,近两周症状加重,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就诊,被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等。
    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医生在检查时发现,刘老先生主动脉瓣口的面积只有0.6平方厘米,正常人为3平方厘米以上。重度狭窄的瓣口导致左心室射血不够,这是刘老先生出现头晕、胸痛、胸闷甚至晕厥等症状的原因,这使他日常活动受限,上二层楼要休息五六次,生活质量较差;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最宽处内径为53.8毫米,而正常值在35毫米以内。
    因为病人病情复杂,院长袁义强带领心内科团队决定进行多学科术前会诊。
    经过充分的讨论,心内科团队明确了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并做了预案。
    9月17日下午,按照会诊结果,袁义强手术团队为刘老先生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也称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为新的心脏介入的微创手术。其运用心脏导管微创技术,无需开胸,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特点。
    手术过程为经股动脉等外周血管穿刺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后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的置换,恢复瓣膜功能。该手术主要适用于高龄、高危或存在外科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如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患者。
    因为刘老先生主动脉瓣口严重狭窄,左心室和主动脉瓣最大压差达128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而正常人压差则在1毫米汞柱左右,这就使得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达到5.6米/秒,是正常血流速度的五六倍,而导丝是逆着高速血流前进的,这样会导致方向感较难把握。另外,刘老先生升主动脉瘤样增宽,增加了用导丝寻找瓣口并跨瓣的难度。同时,刘老先生还是横位心(横位心是指心脏横卧于膈上,多见于肥胖者),更增加了手术难度。
    心内科团队做了相应预案:一旦瓣膜输送系统方向不对,将用医用抓捕器校正其方向(未用到此预案)。
    在如此不利的生理条件下,心内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用导丝顺利找到狭窄又钙化严重的瓣口,经球囊预扩张后将人工瓣膜准确地送入预定位置。
    术后,医生进行检测,发现刘老先生左心室和主动脉瓣口压差已大大下降,为8毫米汞柱,瓣口面积正常,基本恢复正常血流。
    对于刘老先生的升主动脉瓣瘤样扩张,心内外科团队将密切观察。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