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读、精管——高质又高效的阅读

2021-01-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文化 浏览:16397 次 


□韩斌斌 文/图

      《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是微信读书团队推送给我的一本书,单看名字,就不像有文化内涵的书。我本打算粗略浏览打发一下睡前时光,没想到,看着看着,觉得内容还不错,认真读下来,收获颇多,就写下这篇读书笔记。
    在知识爆炸时代,在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情况面前,许多人经常陷入能力不足、知识恐慌的焦虑中。而阅读,正是大家公认的低投入高回报的自我提升方法。于是,我茫然四顾,霍然而起,开始了阅读之路。然而,在书的海洋中,从哪里开始读呢?读了书看不懂内容怎么办?如何快速掌握一本书的要点呢?读书之后,总是记不住内容怎么办?《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的作者李源,给出了3个答案:精选、精读、精管。
    在李源看来,世界上的书成千上万,你是读不完的;同时,真正值得读的书也很少。你只需要把这些值得读的书找出来精读就可以了。但是,你要把读过的每本书,都变成改变自己人生的“武器”。总体说来就是——读书,不求量,求质,求进。
精 选
    首先,精选的书在哪里呢?这要从作者对知识系统的理解说起。一是知识系统不是网状的,而是树状的,有根、有干、有枝、有叶。二是知识点都是成群出现的,单点出现没有得到响应的,往往是没有得到验证或者没有根基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基于作者的“知识树”原理,作者给出了选书、读书的通用原则,一是读书应以作者为核心,而不是以知识为核心。二是清楚作者的背景和师承、弟子和队友、核心观点、著作之间的逻辑。查不到这些信息的书,不用读。
    再次,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只需要读3个人的书,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集大成者)。之所以会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是因为原来的知识框架不能解释现有的现象,因而需要创新。在开创者的作品里,会包括对原来观点的批判,以及开创这个领域的解释。分歧者会从另外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而综合者则把这个领域主要的观点进行综述。
    最后,有了这些通用原则,应该选择哪些领域的书呢?一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自己的工作和哪个领域相关,就阅读哪个方面的书;二是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自己对哪方面知识感兴趣,就读哪个方面的书;三是可以借鉴简书、豆瓣以及一部分收费平台上高质量的书单筛选。
精 读
    对于选中的书要精读,根据上面的通用原则,作者提出几个建议:一是读书之前,要清楚作者的背景和师承、弟子和队友、核心观点、著作之间的逻辑。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对作者的观点会有全面、系统了解。二是问题导向,把握本质。读书的过程应该是不断“询问作者”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是什么?”“为什么?”把握知识本质。这种问题导向式阅读,会让记忆持久而深刻。三是掌握两种阅读方法:独木舟精读法和核潜艇精读法。前者指从前到后,按照作者的思路和节奏来阅读,后者则指在做足背景功课之后,从倒数1/3的部分开始读,因为核心知识一般都在这一部分。四是了解两种思维模式。作者认为,有两种思维模式涵盖了人文社科领域90%的话题——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严父思维的核心理念:孩子们要有出息,就要靠自己奋斗。大儿子没有努力工作,就赚不到钱,小儿子勤奋努力,业绩也好,所以赚钱多。大儿子应该向小儿子学习。小儿子应该得到奖励,而不是把赚的钱分给大儿子。而慈母思维的核心:我们这个家庭要和谐,不能这个孩子是亿万富翁,那个孩子则受穷挨饿。所以,如果小儿子赚钱多,就应该交给家里一部分,我再补贴给大儿子。这样,一家人才能更团结,家庭气氛更和谐。严父思维是强调个人奋斗的力量,慈母思维则是强调集体的力量。在每一种理论、学说、公式的背后,基础逻辑都是这两种思维模型。掌握了这两种模型,你的理解力和读书速度就会大大提升。
    如何才算把书读透了呢?一是能够看懂作者的心思。作者为啥写这本书,他秉持的观点是什么?二是能够看懂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开创者解决的是之前他所在的那个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他要开宗立派。分歧者解决的是分工细化之后无法融合的问题。综合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融会贯通、提出新说法、汇总原来的思维框架无法解释的现象。三是能够精准表述作者的观点,包括关键点和关键证据。梳理整合之后,还可以查阅相关书评,看别人是如何总结提炼内容的。四是能够说出作者相关著作之间的联系。可以查阅著作发表的时间轴,了解作者的经历,特别是精读最后一本书,作者往往会在这本书里梳理升华以往著作的主要观点。
精 管
    精管的目的在于:一是便于知识积累。对于散乱的知识,人们能够记住的非常有限。将知识按照一定规律整合在一起,既便于新增知识融入,又能增强记忆能力。二是便于知识提取。读书的意义在于3点:捕捉视角提升判断力,丰富认知;寻找思维工具提升理解力,提高效率;掌握素材强化说服力,强化协作。
    将读书得来的知识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那么,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能很快知道在哪里提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高效输出。
    如何管理好知识体系呢?一是做好笔记。笔记必须具备3个要素:核心论点、关键证据以及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在这3个要素中,“思维模型”(严父思维和慈母思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集中式管理。按照知识类型、层级、职能进行分类,建立文件夹。这种方式条理清晰,逻辑分明,便于索引,不足之处是系统封闭、条块分割,知识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有一些边缘和交叉的新知识难以“安置”。三是分散式管理。让知识点成为中心,自动发散,能够很好呈现知识变化的逻辑,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无限增加,但条理性差,不利于索引。
需求导向,迭代知识
    通过积极解决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促使自己将相关知识点放大并互相强化,进而促进整个知识体系深化升级。
    过去,我喜欢泛泛而读、随心所欲,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舒服的同时效率也低,转化更低。“精选、精读、精管”这种系统的、全新的读书方法,要求3个环节都极其用心。这样,看起来很科学,估计效果也会很不错,但实施起来会让人难以坚持。事实上,在整理这篇笔记时,我就不断问自己,能做到吗?心里有一个声音回应,不能!这说明所有向上的、令人高效的习惯,都是逆人性的,需要不断克服惰性和惯性才能养成。同时,这也说明我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已经进入瓶颈区,需要一定的决心和毅力才能转型升级。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