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医生”和他的“脊梁梦”
2021-04-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9894 次编者按:医务志愿者是社会志愿者中的重要力量,他们致力于卫生健康领域志愿服务工作,协助更多人获得医疗救助与健康服务。如今,无论在健康宣教、疾病筛查中,还是在器官捐献、无偿献血、义诊服务现场,我们总能捕捉到医务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了3支志愿者队伍,他们中有的是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有的是常年奔波在器官捐献第一线的器官协调员,有的是活跃在医疗机构内的医务社工。他们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点滴的工作中践行着医务志愿者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承诺。
“脊梁医生”和他的“脊梁梦”
本报记者 史 尧
儿时,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回报乡亲的好医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他自谦是一名“小医生”,勤奋、执着,不断攀登骨科学术与技术巅峰。医生可以医病、医心,可是面对那些因为无法负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的患者,他一次次感到无力和难过。脊柱疾病危害大,一个患者常常拖累一家人,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没钱治病的患者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在他的努力下,志愿服务项目“八方援·中国梦·脊梁工程”顺利诞生,已帮助近800名脊柱畸形患者重新挺起脊梁,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折叠的人生”。
他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被称为“脊梁医生”。今年3月,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作为“脊梁工程千人救助”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高延征被表彰为“最美志愿者”。
为患者找一个“家”
志愿服务梦想在心中发芽
高延征清晰地记得,20年前,曾为焦作武陟一名患者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尽管一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药物和手术无法阻挡强直性脊柱炎的进展,高昂的治疗费用成为压垮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目睹这位患者结婚、生子,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可是患者却在疾病的折磨中,最终妻离子散,让人很痛心。”高延征说。
脊柱畸形发病年龄小、致残率高,除了影响患者的体形和外观之外,严重者可能影响心、肺等诸多脏器或压迫神经瘫痪,导致严重后果。这种疾病手术和后期治疗费用高,许多贫困患者因此致贫或放弃治疗,让人感到惋惜。
高延征意识到,也许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缺少高水平的专家,也不是没有高端的医疗技术,而是无力负担的高额治疗费用。高延征常常陷入沉思: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除了为患者治好病,我还能做些什么?
答案藏在他的行动里。他利用非手术时间走出医院,带领团队四处奔波,筛查义诊,在基层主动寻找脊柱侧弯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劝说他们手术。找寻患者的同时,他四处募集善款,尽可能帮助贫困患者减轻高昂的治疗费用。
机缘巧合,高延征在北京开会时遇到了智善公益基金会,这家基金会有一个项目专门为脊柱侧弯的青少年提供资金援助。回到郑州后,高延征主动邀请基金会有关人员来河南调研考察,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同时,他又主动与共青团河南省委及4家基金会联络商讨合作。
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针对需要手术的贫困患者,启动了“八方援·中国梦·脊梁工程”救助项目,对贫困患者进行全方位救助。从此,高延征的志愿服务走向了快车道,从等待患者就医变成了走出去主动劝说患者就医。
2019年,“八方援·中国梦·脊梁工程”正式升级为“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计划利用3年~5年时间,让1000名脊柱侧弯和强直性脊柱炎的青少年重塑脊梁,成为国家栋梁,“脊梁医生”高延征种下了“脊梁梦”。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