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完成省内首例自体血小板采集回输

2021-04-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2536 次 
本报讯 (记者常 娟  通讯员曹 咏)4月14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输血科成功完成了首例术前自体血小板采集,并于手术结束后顺利回输。据悉,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仅有十几家,该院完成的这例自体血小板采集回输系河南省内首例。
患者为女性,58岁,入院诊断为主动脉狭窄,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输血科评估后,认为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该科副主任杨乾坤建议行术前自体血小板采集,以满足术中或术后患者血小板输注需求。自体血小板采集完成后,输血科及时将患者自体血小板入库并严格按照条件保存,配合手术室在手术后正常出库完成了回输。回输后,患者出血量对比之前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此技术适用于所有心外科使用体外循环机、肝素化的手术患者。
据郑大一附院输血科主任吕先萍介绍,术前自体血小板采集是在患者术前麻醉后采集相当于患者血容量20%~30%的全血,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体外分离出血小板、血浆和红细胞,视患者情况回输血浆及红细胞。手术结束后立即将22摄氏度~24摄氏度振荡保存的自体血小板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凝止血功能异常的效果。
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针对需要建立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尤为重要。吕先萍说,体外循环过程中,肝素化可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体外循环机能够激活血小板从而造成血小板功能受损,因此在这类心脏手术中/手术后,亟须纠正因为血小板丢失和功能损伤导致的凝血状态紊乱,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输注血小板。在临床用血中,由于目前国内血液制剂供求关系相对紧张,常规输注血小板需要提前3天预约,而血小板又保存时间短,一些患者需要紧急治疗时就会面临无血小板供应的局面,这些问题困扰着临床。自体血小板采集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具有采集快速,回输及时、患者花费少、术后引流量少、不必担心输血相关传染病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血小板正常或偏高)的患者。
除了自体血小板采集,吕先萍透露,该院也在积极探索并拓展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等技术的适用范围,以更好地服务临床,造福患者。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