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药物中毒易忽视的儿童意外伤害

2021-08-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文化 浏览:9456 次 


□朱慧娟

   一说到儿童意外伤害,很多家长比较关注溺水、交通、跌落、防触电、烧伤等问题。而在儿童意外伤害所导致的死亡中,儿童中毒位于第五位,其中药物中毒是造成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据有关调查显示,仅有8.7%的家长会关注到药物中毒。儿童误服药物中毒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1岁~4岁是误服药物中毒的高发年龄。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2017年发布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中,每5名中毒儿童中,有2名是药物中毒,占42.1%;每5名药物中毒儿童中,有4名是因误服药物导致的,占86.3%;每10名0~14岁药物中毒儿童中有8名是1岁~4岁的孩子,占82.9%。并且在调查的5年间,1岁~4岁年龄段儿童药物中毒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儿童误服药物发生地点与常见种类。
    在《2018中国儿童家长安全用药科学素养研究白皮书》中显示,首先,有误服药品和药物中毒经历的儿童占16%,其中一半药品的来源多为家庭备用药品。而在《2019儿童误服药物现状调查及防范措施研究》中显示,85.52%儿童误服药物发生在自己家中,主要是由于儿童自己主动误服。其次,是父母、祖父母及其他看护人由于疏忽,导致儿童误服药物。误服药物常见的种类有感冒药、精神疾病药物、高血压药、外用消毒药等。
    从以上内容可见,儿童误服药物中毒,一方面是儿童,尤其是1岁~4岁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缺乏辨别保护能力,分不清楚药和糖、饮料、食物的区别,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抓东西塞到嘴里吃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家庭中成人没有意识到药物中毒的危险,忽视药物管理,时常将药物放在儿童容易获取的地方;或者仅口头交代孩子不要乱吃东西,高估了孩子的自控、理解能力,造成了儿童误服药物中毒事件发生。
    三、预防儿童误服药物中毒,应注意5点。
    1.药物存放“高而远”。药物无论储存还是服用完毕后必须放置,一定按照药物要求的储藏条件存放,或者放在“高而远”的位置,即孩子不能获取的地方,比如高处的药箱、带锁的抽屉等。
    2.服药一定“勿哄骗”。无论家长用药还是给孩子喂药,都不要哄骗孩子药物是糖或饮料等,要明确告诉孩子服药的原因以及没病乱吃药带来的危险。
    3.嘱咐给药“要分明”。嘱咐家人,尤其是老人给孩子服药时,一定要把药名、服药时间、用量说明白、写清楚。必要时,家长可按照药物种类,把每次的服药量进行分装,并标明服药时间。
    4.当心孩子“好奇心”。家长在吃药时最好避开1岁~4岁的孩子,也不要让孩子帮助成人取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和模仿力都比较强。
    5.分装药物不用“饮料瓶”。对于一些外用消毒药、杀虫药、除草药等,不要分装、放在饮料瓶或空的矿泉水瓶内等,避免孩子误服中毒。
    但意外总是在意料之外,家长应提前了解应对措施,如果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可降低中毒风险和减少孩子的伤害。
    四、家庭应对儿童误服药物应做到以下3点。
    1.明确误服药物种类、药量、大概时间,如果不清楚是否有中毒的危险,须马上联系医院救治。误服药物的种类、药量、误服时间不同,中毒的风险也不同,比如常规维生素、健胃消食类药物,中毒风险较低,如果孩子误服量少、精神好,可多喝水促进排泄。如果儿童误服成人的高血压药、降糖药以及外用消毒药等,中毒风险较高,要尽早治疗。
    家长如不清楚误服药物是否有中毒危险,一定要马上联系医院求助,按医生要求紧急处置。
    2.催吐一定要谨慎。对于误服腐蚀性的外用消毒药等,盲目催吐反而会造成进一步伤害,应使用牛奶、蛋清、豆浆等,可保护胃黏膜、延缓药物吸收等,然后迅速就医。而对于误服药物中毒风险较高的,在误服1小时左右,药物还没有完全吸收,孩子意识清楚能配合,可通过催吐法,让孩子把药物呕出,并及时送医院救治。但对于6个月以下婴幼儿以及精神状态差、意识模糊的孩子,家长不要强行催吐,有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3.就医携带误服药物或包装、呕吐物。家长遇到孩子误服药物时,会比较慌乱,但一定注意紧急就医时,携带孩子误服药物或包装、呕吐物等,便于医生及时判断病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如今,药物的种类、品种日渐丰富,希望大家提高安全用药意识,避免儿童误服药物中毒事件发生,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儿童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