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文护理进行到底

2021-10-0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天使之声 浏览:16422 次 


□娄欣霞

   “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多年的我总爱把这句话放在心头,以此提醒自己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叙事护理做得更好。尽管在医院见到过太多太多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却依然怀有一颗怜悯之心,在脆弱的内心深处有着较强的共情能力。然而,当真正目睹到生命中那“凋零的花朵”却久久无法释怀,它促使我怀着坚定的信念在人文护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名罕见患遗传代谢病的孩子,生命定格在了5岁,这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从来没有发生过奇迹,一旦确诊后,患者只能回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和家人相伴……而我遇到的这名小患儿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生命的回音却时常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我永远不会忘记孩子出院的那一天。一大早,我赶到孩子的病房,当时孩子的家人都在默默哭泣,我强忍住泪水轻轻拉住孩子妈妈的手低声安慰着,孩子妈妈再也无法控制自己,起身站起趴在我肩膀上失声大哭起来,我用手轻轻抚摸着她日渐消瘦的后背,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在孩子离开后,我和孩子的家人一直保持着联系,虽然我们不再提及孩子和那痛苦的往事,但我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关注这种罕见病,我在工作之余查阅大量关于这种病的文献和资料,并撰写了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发表在相应的期刊上。
    我始终坚信护理是有温度的,坚信人文是临床护理的导向。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中,人文护理应该在各个医院普及。如果人文护理做到位,护理工作者会更加认真倾听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每一句话,深刻体会患者的痛苦,并与患者家属产生共情,产生较强的同理心。时刻要做一个有温度的护理人员,是我对自己临床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牢记着对患者要多支持、多鼓励、多安慰。永远牢记叙事护理、人文护理的内涵。
    回顾护理生涯,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死的较量,永远怀着一颗谦卑之心,积极践行脑力、眼力、脚力和笔力,先后在报刊发表多篇彰显护理人文的文章。
    我很喜欢韩启德院士写的《医学的温度》这本书,书中从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人文思考,再次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医疗。同样,美国杰尔姆的《最好的抉择》也从医学、心理学、人文等多角度讲述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种种故事,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人文书籍。这种医学人文的书籍促使我在有温度的护理岗位上默默坚守。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冰心的这句经典名言让我坚信有温度的医学会让我的护理人生更温暖。
    尽管护理工作没有尽头,道路艰辛且漫长,但护理工作者可以通过有温度的医学,为患者带来一丝曙光,照亮其前行的路。就如《心术》中所说,医者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仁术,即治病救人。第二重境界是仁心,即人文关怀,有悲天悯人之心。第三重境界是仁爱,即灵魂关怀。让我们每位医者都努力进入患者的灵魂,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医学具有灵魂,更有温度,它能够点亮人生、照亮世界,温暖人间……医学从诞生那天起就不仅仅只是技术,它包含着医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优秀的医者更要回归医学的三重境界。
    我坚信:护理是有温度的,护理是需要人文的,因为总有一群人在坚守,总有一些团队在耕耘……
    我感恩:茫茫人海,薪火相传,匠心人文,次第奉献……
    我感动:人性光辉、争相绽放,不喧哗,自有声。
    医路人生,我将一如既往地记录我的人文故事,将护理人文、生命的咏叹调进行到底。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儿童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