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跟师学习体会

2022-01-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林 浏览:19500 次 

我的跟师学习体会
□许宇飞

   时光荏苒,我自拜在全国名中医乔振纲门下,至今跟师学习已有3年。回想3年的学习时光,从抄方认记中药名称,到如今备战考研,虽资质愚钝,然蒙师不弃,督促教导,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现谨将学习中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记之于下。
    中医难学,难在理论到临床的过渡。古有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药功效、汤头歌诀、四大经典要熟读熟记,可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不加以临床实践,终究不知道如何看病开方。
    中医自古传承的方式便是“师带徒”,老师坐堂时跟诊抄方,须臾不离左右。注意留心,认真体会老师在看病时提到的每一句话,用过的每一组药,方能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从而有所学,有所悟。
    如临床每遇阴虚患者,盗汗遗精,骨蒸潮热,夜难安眠,乔老师常加少量肉桂伍之,并对我等言:“此阳中求阴之意。”以此生动一例,便能知张景岳“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
    治疗乙型肝炎、黄疸、胆结石、胆囊炎等属中医辨证为肝病者,常加白术、茯苓、鸡内金、砂仁、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等健脾和胃之品,余不解,问其意,乔老师言:“此见肝实脾之意。”由此而知张仲景“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之真也。
    治疗心肌炎,患者自觉心悸胸闷,乔老师每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处方之间,对我等言:“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晚间再次翻看教材,重读炙甘草汤的方剂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便不觉言辞空泛,而是有血有肉,别有一番体会。
    治疗关节炎、滑膜炎积液、周身酸楚、腰脊疼痛等,在祛风除湿等药外每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并佐以附子、细辛等温阳散寒之品。余不解,乔老师解惑曰:“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得此理再联系阳和汤等方剂细加学习,便能揣摩方剂配伍的灵活多变,相辅相成之妙,不由得赞叹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荫翳”之比喻的恰当生动。
    治疗痰多或咯痰不利等属痰壅之证者,乔老师喜以前胡、栝楼、苏子等清肺化痰,又伍以陈皮、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化湿;并讲“清痰三法”,清肺、健脾、渗湿。以此原则结合多例或寒痰壅滞,或痰热内蕴之病案,详辨加减变化,则得解李忠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诸如此例,不胜枚举。
    学习王绵之先生的《方剂学》讲稿时,读到一句话:“知我者生,学我者死。”所谓“学”,生搬硬套地学,邯郸学步地学,这样学方剂临证不能变通,不能随病机之变化而变方,疗效自然不理想。而所谓“知”,知根知底的知,见微知著的知,知晓方剂的组方内涵,组方原则,化整为零,看似仅知部分,实则内化了药方的精义,开方用药时便能信手拈来,重新整合,开出对证的良方。
    乔老师在开方用药时,喜用经典方,善用经典方,尤其从经典方剂中化裁出搭配精妙的小药对,别出心裁,随证加减,尤见奇效。如治疗瘀血内阻之证,以三七配桃红(桃仁和红花);治疗肝火旺盛,晨起口苦,以百合配知母;治疗夜不安眠,必有合欢皮配夜交藤;治疗腰痛困重,则有盐西茴搭川牛膝;治疗心肾不交,虚烦懊侬,常以栀子豆豉;治疗胃气不和,腹胀满闷,每以厚朴白术;治疗清窍不宣,以菖蒲配郁金;治疗月经不调,以香附配泽兰……
    如若不能理解方剂之精义,将一张方裁开内化,又何能如此精当巧妙地化裁运用呢?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基础未稳,知识浅薄,学习更无甚方法。平日随诊中,乔老师经常向我们讲述年轻行医时的故事,谈及整理医案,总结诊疗经验,颇感受益良多。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乔老师强调,学生总结老师的验案验方,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
    时至今日,乔老师年逾七旬,每天工作之余仍坚持著书,总结自己数十年来扎根临床的经验和感悟,为后学者点亮明灯。师如此,学生安敢怠慢?
    中医是从实践中总结来的学科,绝非空中楼阁。空谈理论,脱离临床,便是无根之苗,何能参天蔽日?跟师学习是成为一名合格中医的必由之路,以初学者之身便随乔老师学习,吾之幸也!乔老师桃李满门,诲人不倦,为传承祖国医学所做之贡献,何其大也!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2018级学生,文字由刘永胜、艾金宝整理)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