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老年友善医院 破解老人就医难题
2022-02-1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基层视角 浏览:14739 次建设老年友善医院 破解老人就医难题
——新安县中医院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梁元元
这里是新安县首家老年友善医院所在地,是“全国敬老文明号”所在地,也是新安县医共体医养结合中心、康复中心、骨病诊疗中心、中医脑病中心所在地。2月14日,我们专程来到这里——新安县中医院,对其老年友善工作进行实地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格外振奋。
从“医养分离”到“医养结合”
“早饭吃的啥呀?”“营养汤、小馒头、荤素菜,还有水果呢!”“护士们好不好呀?”“好!不叫爷爷不说话,照顾得可周到啦!”这是85岁的老人张建国与新安县中医院院长杨柳青的对话。
张建国是新安县医养结合中心入住时间较长的老人之一。2018年7月,新安县中医院与县民政局联合在原县社会福利中心基础上,兴建了医养结合为一体的“养老福地”。作为洛阳市首家县级医养结合项目,这里总投资达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自医养结合中心运营以来,至今收治100余名老人,像张建国这样从开始运营到现在,一直住养的老人就有好几位,其中年龄最大的89岁。前来探视入住老人的龚女士说,父亲入住医养中心,她非常放心。一次,当她逗笑般地说要接父亲回家时,患有认知障碍的父亲却信以为真,紧紧地拉住护士的手,说啥也不愿松开。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感人的场景呢?一是环境,二是服务!”杨柳青说。在医养中心的设计和建设中,处处体现着“宾馆的舒适、家庭的温馨”两个指标,由于服务的是特殊人群,所以对各项服务提出了更高、更细的标准和要求;坚持专业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三化”标准,在没有患者家属的陪同下,这种“住养+康复”的模式,备受老人和家属欢迎。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中心不仅有常规的诊疗室,还有谈心室、心理疏导室、洗浴室、棋牌室等,连入住者起床时播放的轻音乐、锻炼时的健身操,以及饮用的茶水,都是结合传统文化和中医学养生知识精心安排的。在每一位入住者的床前,都有个性化的医养方案,除医务人员24小时监护外,入住者各个时间段的饮食、治疗、娱乐及活动等,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总监控室运用的智能安全报警软件,让每一位入住者的位置及身体各项指标、数据在大屏上一目了然,稍有异常,就会报警。干净、整洁的卫生间,也暗藏“玄机”,不仅设有伸手可及的对讲系统和报警装置,并且蹲大便器只要超过20分钟,总监控室就能接到报警信息。
从尊老、爱老到医院文化
“目前,‘老年友善’已经成为我院一张闪亮的名片!”新安县中医院副院长裴建权自豪地说。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以老年患者为中心,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友善、适宜的医疗环境,是该院一直践行的目标。
老年友善文化,丰富和拓展了医院的文化内涵。在该院,医务人员都能以尊敬的态度、易懂的语言、生动的图示和老年人交流。该院经常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以及多种形式向老年患者提供健康服务。该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病区主任护士长为具体负责人,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老年友善服务管理框架,设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专项资金预算和经费管理制度等,定期评价,持续改进,为老人服务的模式越来越好,品牌越擦越亮。
老年友善医院,重点服务老年患者,该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草药服务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该院智慧化中药房更是发挥独特的优势,通过医师诊疗,中药饮片和颗粒剂让老人有了更多选择。院内还制定了详细、规范的会诊制度和查房制度,知名专家每周定期到床旁,为老人进行详细评估和提供诊疗服务,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适时提供针灸、艾灸、穴位按摩及功能锻炼等中医独特的专业诊疗和优质护理服务,备受老人欢迎。
加强人才学科建设,落实老年友善服务。多年来,该院在老年病的诊疗中,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能力状况,为其制定了检测各种风险、临床药学、营养指导、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个体化诊疗方案;为即将出院的老年患者制订了用药、饮食运动、居家照顾等出院计划;对出院后的老年患者全部进行随访,对有需求的老年患者进行医疗延伸服务;与养老机构的服务连接起来,为失能失智、孤寡老人提供无缝衔接医疗服务,使老年患者享受到安全、系统、科学的温馨服务。
杨柳青表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人为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早已融入医院血脉,与中医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医院文化,敬老传统在新安县中医院代代相传,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