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医防康养相融合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22-02-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管理论坛 浏览:13464 次将医防康养相融合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赵 亮
建立人才管理机制
全面提升诊疗水平
金水区总医院实行医共体内人才统一“招、管、用”,领导班子分包管理各成员单位,担任法人。该院各科室对成员单位各科室实行垂直管理,组织科室专家、业务骨干下沉医共体成员单位定期坐诊、查房、临床带教,实现了医共体内同质化诊疗;各成员单位定期组织人员到该院学习,每两年轮训一次,增强“造血功能”,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注重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探索延伸性医疗服务
金水区总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积极参与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从改善诊疗环境,提升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确保质量安全等方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实现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升级。
金水区总医院重视中医馆建设,陆续改造了辖区内11家中医馆,增设相应设备,免费提供给辖区居民体验使用。中医科骨干分包各中心,开展技术帮扶,广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该院领办的丰庆路安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被评为河南省“示范中医馆”。
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为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金水区总医院大胆尝试,布局以该院为基础,东院区、南院区为补充,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延伸的“1+2+N”医养结合网络,通过“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3个维度同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形成了集预防、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为一体的“总院、分院、中心、站、家庭”闭环式医养结合服务网络。该模式将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有效衔接,打通了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构建双向转诊机制
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金水区总医院对医共体内成员单位上转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对转诊患者实行免挂号费、免费提供车辆,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检查结果互认的“二免、三优先、一单通”服务。患者病情稳定后,该院再次通过免费双向转诊车将其下转,进行康复及后续的健康管理。
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抓手
打造便民、惠民服务平台
金水区总医院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为抓手,持续优化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从诊前、诊中到诊后的全流程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另外,通过上联301医院及多家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下接所属医疗机构的三级大数据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就诊预约、健康咨询、心电诊断、医学影像、常见病、慢性病在线诊疗等远程医疗服务,对通过“互联网+医疗”就诊患者的化验费和检查费给予20%的优惠。
金水区总医院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掌上医院,可迅速完成预约、开单、付费、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享受病案复印申请、预约自提、快递邮寄、在线支付,以及状态查询等“一站式”服务,轻松实现“足不出户、病历到家”。
关注“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
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社会责任
金水区总医院与金水区民政局合作,将医养结合工作从院内延伸至院外,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新增的集中供养特困老人进行体检和生活能力评估,每两周到金水区中心敬老院进行一次巡诊,为集中供养特困老人提供门诊治疗等,解决了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同时,金水区总医院与金水区慈善总会联合引进“健康金水 点亮康复梦”慈善救助项目,解决金水区家庭困难的14周岁以下患有脑瘫、孤独症、发育迟滞等疾病的儿童的康复救治问题。根据被救助儿童家庭的实际收入状况,医药费自付部分和享受医保政策后仍无力承担的治疗费用,给予1000元~20000元的救助。
创新管理机制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金水区总医院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联络中枢+联络员+采样员+转运员”工作机制,在17个办事处下辖的集中核酸采样点、健康关爱部派驻联络员,设置采样员、转运员,全面负责与街道办事处对接,保障物资供应、核酸采样、标本转运、医疗垃圾处置等工作。另外,该院开启“多线作战”模式——院内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处,健康关爱部、全员核酸检测居民采样点,各级各类学校采样点、社区重点人群及特殊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齐头并进。该院联络中枢、联络员、采样员、转运员,各司其职,坚守岗位,共同凝聚起了防控工作的强大合力。这种对外联络、对内联动、里应外合的工作机制,有助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