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帮扶让群众有“医”靠

2022-03-0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基层视角 浏览:17083 次 

健康帮扶让群众有“医”靠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张成刚 原曙霞

   2月25日上午,在延津县中医院门诊楼前,赠送锦旗的一幕正在进行,引起周围人群驻足观看。锦旗正面金黄色的大字映入大家的眼帘:“扶贫济困显真情,助民脱贫奔小康。”
    原来,这是延津县马庄乡油坊村两委班子为了感谢延津县中医院的帮扶与支持,代表全村群众向延津县中医院赠送锦旗。延津县中医院负责人、驻村帮扶队员手捧锦旗表示感谢。
    2019年6月,延津县中医院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选派年富力强的医务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进驻马庄乡油坊村开展帮扶工作。工作之初,帮扶人员与油坊村两委在帮扶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采取集中和自学的方式,积极学习帮扶知识和政策;采取入户随访、逐户调查的形式,一边熟悉,一边掌握困难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几周后,帮扶队员就顺利进入帮扶角色。他们从帮助群众分析致贫原因、制订增收计划、宣讲帮扶政策、落实帮扶政策、帮助村民整理户容户貌、开展义诊活动、帮助村民办理慢性病卡、介绍就业岗位、种植经济农作物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
    就这样,帮扶队员以村为家,每周一次挨家挨户查看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看望身体残疾的村民、五保户等,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只要村民有治病需求,帮扶队员就随时提供帮助,并且风雨无阻。一天,一位患有高血压病的村民在凌晨出现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其家人与该村的乡村医生一起来到帮扶队员的办公室,请求帮助。帮扶队员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联系延津县中医院的急诊科医生,请求派出120救护车与急救人员到该村抢救患者。当时,天空中下着雨夹雪,路滑难行。在漆黑的夜里,帮扶队员顾不上道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患者家里,利用所掌握的诊疗知识与技术,为患者进行了初步处理。很快,120救护车与急救人员来到该村主干道。可是,由于患者的家位于一条小路上,救护车无法开进去。当时,一名帮扶队员想着治病紧急,迅速与急救人员商议后,抬起担架来到患者院子里;另一名帮扶队员从屋里背起患者,慢慢放在担架上,并协助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到急救车上。第二天早上,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将这一消息告诉帮扶队员,并感激地说:“帮扶队员真是俺的亲人,感谢你们!”
    为了进一步摸清村民的健康情况,帮扶队员联系延津县中医院专家,定期来到油坊村义诊,为村民检查身体,普及防病知识,并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以前到县医院做检查、看病,来回需要几天时间。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健康检查。感谢帮扶队员把医院专家请到家门口,为我们进行健康检查。”一名村民高兴地说。随后,义诊专家来到建档立卡脱贫户家中,为他们进行体检,给予用药指导,并叮嘱他们遇到病情加重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最后留下了他们的联系电话,以便随时解决脱贫户的健康问题。其间,帮扶队员对脱贫户进行帮扶,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因灾返贫排查多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组织义诊活动,为600余名村民提供量血压、测血糖,以及做心电图、彩超等检查,现场为群众指导用药等。
    截至2020年年底,油坊村2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他们对延津县中医院的扶贫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至今他们还清晰地记着帮扶队员的名字。油坊村负责人在送锦旗时说:“油坊村两委感谢你们!油坊村群众不会忘记你们,油坊村群众像亲人一样,盼着你们常回家看看。”
    延津县中医院负责人接过锦旗时说:“你们赠送锦旗,是对帮扶队员工作和医院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实施乡村振兴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努力发挥好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优势,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油坊村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及致富情况,力争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义诊活动和其他形式持续给油坊村送去温暖。”
    在油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延津县中医院帮扶队员经过两年多的精准帮扶、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和落实帮扶措施,使村民的防病意识提高了,身体健康了,并且在两次工作检查中,均受到管理部门的肯定。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