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的目的和意义
2022-05-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乡医课堂 浏览:10727 次健康体检的目的和意义
□刘永生
健康体检主要是为健康人群提供体检服务,是针对每个人在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身体不适时,对身体所进行的全面检查,能够提前知道自身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及早发现身体内部所隐藏的一些疾病,然后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的目的。
健康体检是一个初步筛查的过程,能发现身体中存在或潜在的疾病。健康体检可以检测身体的各个指标,判断区分目标人群,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不同人群的体检项目
3岁以下 至少1次
1.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和头围,判断孩子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明确体格是否在沿着正常的生长曲线生长。
2.脏器功能检查:检查孩子的囟门、头颅、出牙情况,以及孩子的心脏、肺脏、呼吸状况;是否存在腹胀;是否存在肝脾肿大;是否存在腹部包块。
3.运动功能检查:检查肢体、四肢、骨骼、肌张力及孩子的运动功能。
3岁~12岁 每年1次
1.微量元素六项:检测铜、镉、钙、镁、铁、锌在体内的水平,观察近期营养情况。
2.眼科检查:检查视力是否正常,有无屈光不正、色盲等。
3.耳鼻喉科:检查听力是否正常,鼻、咽、喉、扁桃体有无异常病变。
4.口腔检查:检查有无龋齿及其他牙齿疾病,口腔黏膜及口腔腺体有无异常。
5.免疫球蛋白检查:检测免疫五项。
6.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了解体内功能状态,有助于骨髓、器官移植,以及淋巴瘤的诊断。
7.贫血四项:主要用于检测缺铁性贫血、铁供应不足、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8.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用于检测甲型肝炎。
9.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用于检测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13岁~18岁 每年1次
青少年属于生长发育较快的人群,为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需要检查的项目有以下内容。
1.体格检查:主要是对基本的身体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包括身高、体重、胸围、体温、心率、血压、肺活量、生殖器外观、四肢是否畸形、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心、肺、腹的听诊、叩诊等。
2.抽血检查:通过血液化验,明确青少年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等,主要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指标、微量元素等。
3.分泌物检查:如大小便等,通过化验,进一步辅助判断其身体是否健康。
4.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透视等,通过影像学能直观看到器官的情况。
5.视力检查:青少年用眼较多,通过视力检查能及早发现屈光不正、色觉异常等。
男性体检
成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出现一些疾病隐患,可每年定时体检,观察身体健康情况。
1.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可判断有无高血压和低血压,是否过度肥胖,有无咽喉疾病等。
2.眼科检查:可进行外眼、内眼、视力等检测有无眼部疾病,检测近视程度。
3.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尿酸检测等,可以了解血液,肝脏、肾脏功能的改变,还可以了解血糖、血脂在体内的代谢情况,并预防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4.体液检查:尿常规可判断有无泌尿系统疾病。
5.超声检查:肝、胆、脾、肾的超声检查,可了解相应脏器有无病变。
6.胃功能检查:主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女性体检
女性体检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肝胆胰脾的超声检查,以及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超声检查等。另外,女性还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查,如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查、乳房检查,以及子宫和附件的超声检查,还可以做女性内分泌雌激素检查。
对于中老年女性,可以做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检查,可以筛查肝脏和消化道的肿瘤;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可以做心脏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还可以加做肺部CT、骨密度和胃肠镜检查。
对于妊娠期的检查,包括体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胎心监护、妇科检查等,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怀孕期胎儿出现异常,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慢性病患者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患者
1.要限制食盐的摄入。建议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克。
2.平衡膳食,补充钙和钾盐。每天应摄入多种新鲜蔬菜,多吃水果、鱼类、豆类、奶制品等。
3.戒烟。
4.限制饮酒。对于饮酒患者每天的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5.适度减轻体重。建议将BMI(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5以下。
6.要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等。
7.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
糖尿病患者
1.通过对饮食结构的调整达到辅助加强治疗效果。不要吃含糖量高、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吃五谷杂粮、豆类及豆制品。此外,苦瓜、桑叶、洋葱、香菇、柚子等可辅助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2.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调节体重,防止并发症的产生。运动后应适当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种类,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踢毽子等。
3.患者应正确掌握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及用量,如降糖药饭前、饭后服用的例外类型,用药要准确,在联合用药时更要小心谨慎,不要过量或重复使用。胰岛素在饭前半小时注射,注射后应按时就餐。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来调整药物的剂量,避免患者乱用偏方或盲目增减用药剂量。
4.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严格执行饮食及运动方案,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定期去医院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全面了解用药水平和控制水平。也可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的自我检测,经常测血压、血脂,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定期检查眼底、眼压,防止视网膜病变等。鞋袜要合脚、卫生、透气,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损伤足。症状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5.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患病早期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接受患病事实,尽快转变角色,接受治疗,有助于早期控制疾病的发展,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健康宣教被称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等。
1.饮食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控制热量摄入,尽量避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2.运动指导:冠心病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及医嘱进行适当锻炼,如慢走、打太极拳等,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发生。
3.生活方式指导: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生活规律、心理平衡,避免大悲大喜,还应戒烟戒酒。患者应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保暖,避免冷风刺激,以防诱发心绞痛。
4.药物指导: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用或增减药物。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扩张血管的药物,缓解及预防心绞痛的发生,预防冠心病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和左室重构等情况。
5.注意随访:冠心病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从而预防并控制冠心病的复发,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患者应警惕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胸口有压榨性疼痛、紧缩感、窒息感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骨质疏松患者
1.戒烟戒酒,戒饮浓茶、浓咖啡。
2.注意节制饮食,防止过饱,饮食要以清淡、少盐饮食为主,宜饮用强磁化水。
3.多食用瘦肉、鱼虾、豆制品、牛奶、海带、紫菜、芝麻、花生、核桃、瓜子、芹菜、油菜、苹果、香蕉等。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慢跑、骑自行车等,每次30分钟,每周三四次。
5.要到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
6.已绝经的妇女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雌激素,遵照医嘱服用维生素和口服钙剂。老年人一定要慎用利尿剂、强的松等药物。
7.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尤其是跌倒。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