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带来技术 留下大爱

2022-08-1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9977 次 

刘艳:带来技术 留下大爱
本报记者 郭娅妮

   “能为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密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建设做出贡献,我便不虚此行。”刘艳说。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博士、副主任医师刘艳,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人才,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核医学科主任,主要负责核医学科建设工作。
    初到哈密,刘艳便热心地为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科普核医学知识。针对大家关注的核医学检查的安全性问题,刘艳谈到,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核医学检查中使用的微量放射性药物对患者是安全的。受检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剂量也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刘艳常用大理石、香烟、香蕉等来解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辐射剂量,消除大家的疑虑和担心。刘艳说:“让大家理性看待所谓的核辐射问题,让核医学检查充分发挥其价值,服务于患者,让大家不再谈‘核’色变。”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开设,将改变既往患者不得不去乌鲁木齐进行核医学诊疗的现状,使哈密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核医学诊疗服务。由于目前核医学科还在筹建中,刘艳主要负责核医学科“环评”及“预评”工作。在调整科室布局细节、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培养科室医技人才、整理汇编科室各项管理规范和制度等工作中,每一处细节她都认真对待,将自己的从业心得和经验总结下来,为核医学科建设献计献策。
    为促进核医学学术交流,推动哈密市核医学整体水平提高,刘艳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了两个省级Ⅰ类继续教育项目,分别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规范化诊疗及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和碘131治疗甲状腺疾病新进展培训班,填补了当地空白。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刘艳深知在哈密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人走而技术不走”是她经常思考的问题。作为核医学科带头人,刘艳利用多种形式培养核医学专科人才,包括师带徒、名医大讲堂、援疆医生大讲堂、线上会议、深入相关科室进行精准专业知识交流等;同时,还利用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智慧医疗优势,将河南省核医学的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哈密,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刘艳与同事共同探讨新的培养模式,联合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依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医护系开展核医学选修课,全方位、多维度地培养核医学专业人才。刘艳说:“开设核医学选修课可以让更多的专业人员了解核医学、认识核医学,为受援单位、为哈密留下核医学的种子,让更多的当地患者从核医学诊疗中获益。”
    在援疆期间,刘艳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她的父母年事已高,2021年9月刘艳即将出发来哈密前,父亲因为糖尿病及脑梗死后遗症还在医院治疗。2022年4月的一次义诊中,一位老人告诉刘艳他长期患有糖尿病,并且控制效果欠佳,最近经常出现双小腿和双足感觉像针扎一样的疼痛和麻木,老人非常苦恼。看到老人对援疆医生的信任和期盼,刘艳的眼眶湿润了,她想起了同样患有糖尿病的父亲,她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为老人仔细检查身体。
    “当时我忽然感觉到爱是不分地域和时空的,陪伴家人是小爱,服务哈密群众是大爱。”刘艳说。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