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推临床 研究造福患者

2022-09-1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特别报道 浏览:18895 次 

科研助推临床 研究造福患者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建平的医工合作路
□王正勋 侯林峰  文/图

   他心系临床被病痛和残疾折磨的患者,潜心科研,用自己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疗愈的方向;他是一个机械动力方向工程师,却和临床专家交流合作十多年,研究方向和成果更是获得了多方的高度肯定;他叫王建平,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师,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获得者,拥有授权国际专利1项,授权的第一、第二发明人国内发明专利48项。

打破专业壁垒  研究服务临床

   1991年,王建平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为河南理工大学),从此踏上了机械工程研究之路。2009年,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王建平因为偶然的机会,将研究方向转向康复、医疗方向。“学以致用吧!因为最早接触了一些残障人士,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不便和痛苦,我觉得可以用我的知识、我的研究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方向上走了这么多年。”王建平说。
    研究康复医疗,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患者。王建平和临床医生的合作非常深入,和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合作,从2011年起至今,王建平就已经和该院骨科、妇瘤科、影像科、口腔科等多位专家进行过深度合作:研发了颈椎后路局麻坐位手术椅,开创了颈椎后路局麻坐位手术;医学影像技术和软件开发,应用于肿瘤图像的识别和提取,以及手术规划;把3D(医学快速成形)打印技术应用到骨科、口腔科、妇科肿瘤检查和手术中;开展脊柱穿刺机器人的研发;国际上首创新型材料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设计、测试方法和装备,并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康复和颐养机器人的开发等。合作的成果包括: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和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二等奖,获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辅助器具专项资助等。
    医疗康复研究需要不断和临床医生、患者沟通,不断发现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不断改进和适配。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应付跨专业、跨学科的碰撞沟通,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实验室的很多操作都需要自己动手,甚至一些实验材料也需要自己想办法寻找、制作。正是凭着对科研的热忱和肯吃苦、善钻研的劲头,王建平的工作不仅得到了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领导的关注、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临床医生、医院领导的赞赏。如今,王建平负责主持一个智能医疗工程研究所,参与多个康复医疗研究中心的主要科研工作,医工合作的方向更加多元化。“研究离不开学院领导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临床专家们的配合。这些年医院对科研更加重视,医疗技术跨学科、跨领域交融发展提速,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便利。”王建平说。

做好“服务者”  当好“推动者”

   “医生直接面对患者,是医工交叉的主导者;医工交叉的宗旨是为医生和患者服务;医工的结合实际上应该以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为导向。”谈起这些年为临床需求做研究,王建平将自己定义为医生和患者的服务者。这些年,王建平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医疗与康复器械,机器人和智能穿戴设备设计、制造与先进成形理论、方法与技术,人体关节和内移植入物生物力学,3D打印与逆向工程技术。
    王建平的主要成果有:研制了人体仿生测试系统,应用于人体及植入物生物力学特性的测试,为植入物的设计和性能测试、人体的康复及手术治疗提供生物力学技术及硬件支撑;研制了人体植入物结构性能测试系统,应用于植入物结构的力学性能参数测试,实现常规和个性化假体的一体化临床应用;研发了多种类型的骨科植入物,所开发的植入物兼具定制个性化和产品的系列化,满足了手术的快速化和植入物的个性化二重性要求;开发了基于智能化、集成化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康复医疗装备及运动测量系统,借助可穿戴设备技术,结合自检测及自诊断控制技术,解决了人机位置精准补偿和自适应技术。
    王建平的研究为很多患者带来了希望。曾经有一位膝关节坏死患者,因为个体差异的问题,常规的膝关节置换术无法适配,到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临床医生通过和王建平团队沟通,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制定了人性化假体,满足了患者的需求。这样的例子在这些年的合作中不胜枚举。
    令王建平感到欣慰的是,社会对于医学和工科结合的支持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加入这个队伍。就在今年7月,王建平作为专家组组长,还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骨科在职研究生们进行了开题报告审议。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王建平说:“医生和工程师的培养方法和内容不同,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同,更加需要医生和工程师以及患者之间紧密结合。”如今,王建平通过和河南优德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河南理工大学的支持下,携手上海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打通了医工合作、校企合作、医企合作的通道,为新技术的研发推广提供了新的快速通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未来的科研之路,王建平信心满满:“我要服务临床,造福患者,造福更多残疾人;进行全方位的医工交叉、学科交叉,碰撞火花;进行医院、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联合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才是硬道理。”

工作中的王建平(右一)

 

王建平向临床医生介绍实验的相关情况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