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患者在,我们一直都在”
2023-02-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8975 次
本报记者 丁 玲
“怎么样,过年想家了吧?”“手术顺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心情比过年还高兴。”1月27日,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移植)重症监护室里,主任郭长英边检查李先生的恢复情况,边和李先生唠着家常。
李先生今年34岁,2年前发现心力衰竭,1个月前,出现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从外院转到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待心脏移植。
春节前夕,李先生幸运地等到了供体。在该院副院长、心脏移植中心主任杨斌的主刀下,手术很成功。李先生恢复得很好,在心脏外科(移植)重症监护室住了几天后,很快就可以转到心脏移植病房了。
心脏移植患者、肾移植患者、主动脉夹层患者、重症肺炎心脏手术患者……当天,在心脏外科(移植)重症监护室,除李先生外,还有20名危重症患者。病床旁的呼吸机、透析机、监护仪……各种仪器上显示的不同参数,提示着患者的生命状态,随时报告着患者每一瞬间的病情变化。
郭长英说,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大、难度大、风险高,术后监护特别复杂和艰难。患者进入监护室后,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部分患者还要进行心电监护、心排监护、呼吸机应用、超声检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技术操作,及时判断并分析病情,发现变化,及时给予纠正,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这需要一个技术过硬的重症监护医护团队协作奋战。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我们一直处于高位运转状态,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增多。全科医护团队相互扶持、轮番上阵,尽己所能保障危重患者救治,对每一个生命都不抛弃、不放弃。”提起近一个月以来的高强度工作,郭长英说。
重症肺炎患者救治需要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听起来简单,进行起来却并不容易。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上有气管插管、动静脉导管、胃管、尿管以及心电监护等各种仪器导管连接,患者翻身的时候护士们不仅要小心翼翼保护好患者身上的管路不受损,还要保护好患者的头部、颈椎以及气管插管。这些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及体力,每次帮患者翻身都需要七八名护士一起完成。
在每一个患者护理记录单上,患者入量、出量,都要以克或者毫升为单位详细记录,更不用提血压变化、呼吸频率和体温变化了,这些判断患者各项脏器运行状态的数据需要非常细致地记录。
在心脏外科(移植)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高杰看来,监测仪器参数,帮助患者服药、排痰、卧位治疗,料理患者生活,安抚患者情绪……每天的工作非常琐碎、繁重,极其考验护士的细心和耐心。
从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到2023春节,该院心脏移植团队共实施了195例心脏移植手术。郭长英带领医护团队24小时守护,见证了一个个患者迎来了新生。
“只要患者在,我们一直都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我们所有人都是待命状态,随叫随到。”对于在心脏(移植)重症医学这个专业工作20多年的郭长英来说,节日里守着患者,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心力衰竭患者等不得,早点儿做手术,就会多一线活下去的希望。春节期间,只要患者等到合适的供体,心脏移植手术我们照常做。”杨斌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