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的症状及治疗技巧

2023-02-0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妇幼健康 浏览:15145 次 【查看证书

□魏秀丽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疾病。其中,有一些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比如常见的小儿抽动症,总是让家长们焦虑。小儿抽动症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容易被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坏习惯”“坏毛病”等,从而引发情绪问题。若不及时治疗,情绪问题会发展成情绪障碍、强迫障碍,使治疗难度加大。随之,小儿抽动症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今天,我们就详细了解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
临床表现
    小儿抽动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临床症状是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具有不自主性、反复性、突发性、重复性、无节律性的发病特点。运动性抽动可以涉及全身,指从面部到头颈部、四肢、躯干等部位的肌肉抽动。面部抽动通常表现为频繁眨眼睛、翻眼睛、斜眼、扬眉、皱鼻子、皱眉、噘嘴、歪嘴、吐舌、做鬼脸等;头颈部抽动通常表现为频繁点头、摇头、扭头、仰头、耸肩等;四肢抽动通常表现为频繁甩手、甩胳膊、握拳、踢腿、抖腿、点脚、跺脚等;躯干抽动通常表现为不自觉挺胸、鼓肚子、吸肚子等;还有发声性抽动,是指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进而发出各种音节音调,或者不时干咳、清嗓子,甚至表现为模仿言语、重复言语、骂人等。如果在生活中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另外,除了小儿抽动症,一些患儿会同时患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强迫障碍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更要及早治疗和干预。
干预方法
    对于患儿来说,小儿抽动症尽早治疗是关键。由于该病病情波动性非常大,且病因不明,通过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还容易反复发作。因此,除了药物控制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对患儿平时症状行为进行干预。其中,行为治疗是减轻抽动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的有效手段。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习惯逆转训练:训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建立一个与目标相反的动作,来改善相应的抽动行为。训练要点:帮助孩子找到抽动的先兆表现,然后再进行逆转训练,比如孩子抽动症状表现为干咳,发作前孩子通常会感到嗓子发痒,这时嗓子发痒就是抽动的先兆表现。此时,家长要教给孩子在感觉到嗓子发痒时,立即用嘴呼气、吸气,直到不想干咳为止。
    放松训练:让孩子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或躺好,然后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吸气、呼气要缓慢;接着开始做放松肌肉练习,将自己的右手握拳,然后攥紧,使手指、前臂都可以感到紧张感,然后放松,把手松开。闭眼重复做1次~2次,慢慢体会那种由紧张到放松的感觉。这个方法是通过让患儿进行呼吸调节、松弛紧张的肌肉,减轻抽动症状,从而消除患儿的焦虑情绪。
    综合行为干预: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科普教育,训练患儿意识到自己的抽动,对抽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个体化干预及综合治疗措施。通过放松训练、自我觉察训练、竞争反应训练及社会支持等控制抽动。家长掌握有效的抽动预防技巧,可减轻疾病对孩子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功能损害。然而,行为疗法对5岁以下的儿童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因为他们在识别和控制冲动方面的认知能力有限。这正是综合行为干预的核心。此外,行为疗法比药物疗法安全,且已经被有关研究证明,对年龄较大的抽动障碍患儿有明显疗效。
    消退练习法:让患儿在特定时间内,不断重复相同的动作,可产生积累性抑制,进而减少抽动症状发生频率,比如让患儿下意识反复做噘嘴动作,随着时间增加,患儿会感到疲惫不堪,之后抽动噘嘴的频率会逐渐减少。
    在上述行为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综合行为干预法。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患有小儿抽动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要尽早对患儿抽动症状进行干预。这样,就可以减少抽动症状发作频率,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另外,在生活中,应避免儿童受到强烈的刺激或惊吓,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小儿抽动症发生和控制病情。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