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023-02-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健康促进 浏览:11940 次□王少华
结核病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疾病,而迄今仍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属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防治工作的推进,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但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因此,结核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损伤进入机体,主要侵犯肺部,被称为肺结核,也可侵犯肺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如肝、肾、脑、淋巴结等),被称为肺外结核。
结核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孢。结核杆菌在体内外受物理、化学、免疫等因素影响,维持菌体固有形态的细胞壁缺损或丧失,产生细胞壁缺陷型,称为L型菌。L型菌一般呈球状体,但同时也存在长丝体、巨球体等形态。
结核杆菌革兰染色阳性,但因其细胞壁含大量脂类,通常难以着色,而在加温条件下经苯胺染料染色后,用酸或酒精脱色,仍能保留一定的染料。这种特性称为抗酸性,因此结核杆菌又称抗酸杆菌。结核杆菌经抗酸染色后呈红色,标本中其他细菌、细胞和杂质等均呈蓝色。此外,结核杆菌还可用“金胺O”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可发生荧光呈橘黄色。
结核杆菌为专性需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摄氏度~37摄氏度,低于30摄氏度则不生长。同时,结核杆菌生长时还需要一定的湿度,常用的有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因结核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较高,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故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一般需要2周~4周或更长时间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典型菌落为干燥、坚硬、表面呈颗粒状、乳酪色或黄色,形似菜花样。
结核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只起辅助作用。只有当机体细胞内存在结核杆菌或其组分时才有免疫力,一旦结核杆菌被完全杀灭,其组分被完全清除后,相应的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因此“结核的免疫”被称为感染免疫或带菌免疫。
目前,结核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4种:显微镜检查、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显微镜检查: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发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简单、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推荐的结核病实验室首要细菌学检查技术。
分离鉴定:即结核杆菌分离培养检查法,是结核病确诊的较可靠的方法,也是其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还是获得纯培养物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其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我国推荐使用罗氏固体培养基简单法进行培养。进行分离培养的标本,尽量在未使用抗结核药物之前采集。结核杆菌生长缓慢,使用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一般需要4周~8周才能报告。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比较迅速,一般1周~2周即可报告生长。
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核酸为检测对象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衍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成为结核杆菌分子诊断的主要方法,在结核杆菌快速诊断、菌种鉴定、耐药性检测和基因分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免疫学检测: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随病变加重而减弱,体液免疫随病变加重而增强,产生特异性结核抗体,这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分离现象非常明显。因此,可用已知的结核抗原来检测待检标本中是否存在特异性升高的结核抗体及其含量,从而辅助诊断结核病。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细菌学检测仍是诊断结核病的常用方法。痰涂片镜检是确诊的依据,也是发现结核病的有效手段。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等优点。目前,河南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广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检查阳性率。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由杨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