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服务体系 筑牢防治屏障
2023-03-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特别报道 浏览:12490 次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市结防所)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王莉敏 薛静洁 文/图
督导检查
交流学习
今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作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结核病防治所,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一直以来都是全省结核病防治的中坚力量,始终奋战在结核病防治的前沿阵地,不断提升郑州及全省结核病防治水平,消除结核病危害,守护群众健康。
多方合力筑牢结核病防治屏障
为了让结核病患者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围绕及早发现传染源的策略,落实综合措施,实施关口前移,突出“防、诊、治、管、教”全链条的闭环管理。
成立于1953年的郑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在2001年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合并,为郑州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充实了技术力量,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形成“院所合一、防治一体”的防治服务模式。2006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增挂“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牌子。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防治办公室、结核病门诊办公室主任崔帷说,郑州市建立完善了以郑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为中心,16个县(市、区)结防机构为依托,19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框架,1443个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多层次、立体化四级结核病防治服务网络组织架构,建起“由结防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全面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治疗效果、心理状态、感染防护等,确保防控措施“横向广到边,纵向沉到底”。
崔帷说,四级网格化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为肺结核的发现、治疗、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全网点参与和联动,做到“发现一例,管理一例”,在贯彻落实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升郑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质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渐形成了郑州市结防工作特色。郑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低于全国平均报告发病率。
开拓创新推动防治工作做深做实
新冠病毒的出现给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不断拓宽视野、创新策略,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面对结核病防治的新特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区进行亚专科分区,设置有结核病合并症科、中西医结合结核病科、结核病与危重症科、介入结核病科、结核病微创诊疗科、青少年结核病科、中老年结核病科等病区,对结核病诊疗工作进一步细化,能诊治种肺结核、小儿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纤维结核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经支气管镜治疗耐药结核病等诊疗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CT(计算机层析成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等诊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进入互联网时代,该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启了“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该院充分利用“郑州市结核病防治信息系统”平台,开展远程结核病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形成“互联网+结核病防治”的医疗服务网络;支持开发基于云平台的结核病患者智能化诊断和管理系统,提高疾病诊断水平和患者治疗依从性。
该院不断创新结核病督导工作机制,采用“看、查、访、问”方式加强对结核病的督导管理:看患者服药原始记录;查患者登记、报告、转诊、追踪、管理等记录,并进行数据间逻辑分析;随访结核病患者,核实督导管理;问工作流程,指导防控工作,创新开展、务实的督导方法。
引进结核病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在结核病早期诊断方面,该院开展了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支气管镜检查、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检测(Gene-Xpert,实时荧光PCR)等结核病早期诊断新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是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敏感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结核抗体蛋白芯片(TB-DNA)技术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TB-RNA)技术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方面,该院开展了耐多药早期快速检测技术,操作简单、快捷,可以在2小时内完成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并出具结果报告,阳性准确率较高,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监测仪是采用荧光法测定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药敏系统,培养平均报告阳性时间为8.5天,是目前“报阳”速度最快的分枝杆菌培养系统;药敏采用的方法是NCCLS(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比例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能自动计算分枝杆菌生长值,4天~13天得到药敏结果,而传统的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需要2个月~4个月,大大缩短了药敏试验检测时间,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
在健全网络的同时,该院在培养人才、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加强结防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建立了稳定的人才梯队;通过现场培训班加线上培训等方式,对各级结防机构进行培训。郑州市远程会诊会议信息系统实时解决结核病“防、诊、治、管、教”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市、县、乡、村逐级开展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服务管理培训,以及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帮扶带教等工作,提升全市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
在特殊群体防治上成效显著。针对省会高校云集,监狱、劳教所较多,结核病防治工作难度大,郑州市结核病防治所积极与司法、教育部门联系,逐步探索并建立了特殊人群结核病防控体系。
该院加强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分析疫情特征,找准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预防,降低发病风险;扩大对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覆盖面。
该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完成国家“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任务3项,重新评估了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负担,填补了近20年全国数据空白,为科学评价潜伏感染预防干预策略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依据。该院提出重点人群社区干预新思路:在结核病高负担地区同时实现“保护高危个体”和“降低发病率”,需要同时兼顾“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密切接触者、有陈旧病灶的中老年人等);创新的超短程干预方案表现出良好的中长期保护效果,更符合我国人群药物代谢特征,更便于推广和应用,为我国开展预防性治疗提供了适宜手段。
以公益之光照亮健康之路
近年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坚持加大公益投入力度,各项保障措施落在实处。该院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免费政策,为结核病患者免去后顾之忧。
结核病防治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服务,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再上台阶。
崔帷说,根据国家的结核病防治减免救助政策,针对首次就诊疑似结核病患者,医院减免3张痰涂片费用和1张X线片费用,对住院结核病患者提供每天减免9元的床位补助,时间不超过1个月;确诊结核病患者减免6张痰涂片费用、1张X线片及100元检查费等;为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等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治疗,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提供免费二线抗结核药品等。
同时,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将病原学阳性的患者收住在专门的病区,并为患者提供送餐服务,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在国家免费政策基础上,该院还积极推行一系列惠及结核病患者的慈善项目和爱心举措,为更多患者送去关爱,以公益之光照亮患者的就医之路。
多年来,该院一直坚持公益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在每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该院都会举办各类大型宣传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统筹开展健康进社区、健康大讲堂、专家访谈、微信有奖答题、制作新媒体宣传片、“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等。
在日常工作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始终坚持结核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拓展结核病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与“郑州市卫生大讲堂”“片医进社区”等日常性活动相结合,让结核病防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科学防范让学生远离结核病
学校结核病防控一直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且高校云集,是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让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结核病、远离结核病,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是该院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崔帷说,郑州市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创新破难题,并深刻认识到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支持保障是关键点。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自身建设是根本点,科学快速高效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是着力点,构建学校结核病防控网络是落脚点。
近年来,郑州市坚持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了“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结防机构为中心,县(市、区)疾控中心为依托,学校为网点”的防控网络,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格局;遵照属地化管理、职责分明、联防联控、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河南省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对疫情处置工作机制进行了优化。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合实际,对工作机制进行优化;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结防队伍。该院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设置疫情监测组,每日进行学校结核病疫情的监测及追踪,对以非学生身份上报的青少年病例进行核实,防止遗漏,并将疫情信息及时推送给辖区联络员、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郑州市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站,生成日监测表及周汇总表;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直接参与现场流调及疫情处置,切实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动态,督导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利用疫情处置时机开展结核病防控政策、技术措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对结防工作的重视,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的自我防护意识。该院设立疫情管理组,联络员完成疫情处置报告后要提交给疫情管理组,疫情管理组对疫情处置情况进行综合研判,确保每一例疫情处置及时到位、科学规范,并对处置报告进行审核;疫情管理组还要对全市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月报告、季分析、年总结;成立学校结核病诊治专家组,包括临床专家、检验人员和放射科中级职称(或高年资医师)以上医师,由结核门诊管理科医师任组长,尤其是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必须经过专家组会诊后方可确定,防止出现漏诊、误诊、过诊等情况。为有效及时对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处置,达到学校结核病疫情“零聚集”的目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还对市辖区内学校结核病疫情密切接触者给予免费筛查。
近年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不仅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在推动全省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也亮点纷呈。该院先后荣获“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河南省传染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河南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等荣誉,获得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防痨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学居第36位,较2019年大幅跃进29位,结核病学同时也进入了“5年总科技量值TOP100榜单”,位居第49位。
展望未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结核病防治能力,捍卫群众的身体健康。
新闻链接
结核病又叫“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除指甲和毛发外,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人体全身各器官,但主要侵犯肺部(这类为肺结核)。
结核病作为世界上古老的疾病之一,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肺结核患者通过咯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受感染者发病的概率为5%~10%。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病原学阳性且未经治疗者)。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容易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消瘦、夜间盗汗、午后体温升高等症状。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应高度引起重视,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对于普通的肺结核患者,只要经过正规治疗,90%以上的患者能够治愈。如果治疗不规范,久治不愈的肺结核可造成肺部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丧失,引起呼吸衰竭;可使肺组织坏死,形成空洞,易发生大量咯血,甚至造成窒息;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胸膜,称为结核性胸膜炎,有大量胸腔积水压迫,使患者感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此外,肺结核还可以扩散到全身多脏器,如脑、肝、淋巴结、皮肤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