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亮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药物会带来副作用。那么,降压药可以隔天吃吗?本文将为你答疑解惑。
什么是正常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服用药物后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就算是血压正常了。实际上,140/90毫米汞柱是诊断高血压的下限,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是血压控制的最低目标。一般情况下,只有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且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才应该考虑减少药量。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正常血压的收缩压为90毫米汞柱~119毫米汞柱且舒张压为60毫米汞柱~79毫米汞柱;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毫米汞柱~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0毫米汞柱~89毫米汞柱;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或确诊为高血压正在治疗者。
目前降压药的作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所以隔天服用降压药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过大。
血压需要平稳控制
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器官不受损伤。如果患者的血压大起大落,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机械冲击,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降压治疗要达到一定的血压水平,即“目标血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对器官的损害。
降压药的分类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按照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5类:第一类是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呋塞米、吲达帕胺等;第二类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CCB类降压药的名称中都含有“地平”,常用的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第三类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简称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名称中都含有“洛尔”,常用的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第四类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类降压药的名称中都含有“普利”,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第五类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ARB类降压药的名称中都含有“沙坦”,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降压药又分为长效制剂降压药和中、短效制剂降压药。长效降压药是指一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可实现在24小时内平稳降压,对控制全天血压,尤其是晨峰血压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中效、短效降压药是指需要每日服用2次~3次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短,很难覆盖晨起时段,且患者容易漏服,导致血压波动较大,没有长效制剂的优势。
用药基本原则
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药物治疗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之后根据患者需要逐步增加剂量。降压治疗应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因为长效降压药代谢慢、作用时间长,可以使患者血压长时间稳定,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但是长效降压药也不能隔日服用,会造成血药浓度大幅波动,患者血压也会随之大起大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如果需要减少降压药物剂量,应减少每日服药的剂量,而不是增加服药的间隔时间。
降压药可以拆分服用
有的患者会问,如果药物剂量已经降到每天1片,血压还是偏低,要如何减量呢?其实大多数降压药都可以掰开或是用刀切开后服用,不会影响降压效果,建议大家坚持每日服用。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片、替米沙坦片、比索洛尔片等普通的片剂,都可以拆分后服用,也可以磨碎后鼻饲。
需要注意的是,带有“控释”或“肠溶”字样的药物不能拆分。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需要大家整片吞服,不能破坏药物结构。
大多数带有“缓释”字样的药物也不能拆分,但少部分例外,比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采用了微囊缓释技术,掰开或是切开后服用,不会影响缓释效果,但不能磨碎服用。
普通的胶囊药物也可以拆分服用。大家可以将胶囊内容物倒入水中,直接用水冲服,或者购买空胶囊,重新分装后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缓释胶囊、肠溶胶囊等特殊的胶囊制剂不能拆分。如果药物不能拆分,通常在药品说明书中会提及,建议大家在用药之前详细阅读说明书。
综上所述,降压药不能隔天服用,如果需要减量,可以每天减半服用,这样能保持血药浓度稳定,维持平稳的血压。如果间断服药时间过久,血药浓度会大起大落,有可能造成血压的大幅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降压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要尽快就医。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