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肾病和肾衰竭有什么区别
2023-09-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浏览:14325 次 【查看证书】□李镇洲
“医生,您好!我今年45岁了,最近常常感到腰膝酸软、疲劳乏力,特别是在性生活方面不尽如人意。我感觉自己有点儿肾虚。我是不是得了肾病?会不会是肾衰竭?这种病很严重吗?我还有救吗?”在门诊,这种迷茫的患者比较常见。
事实证明,很多人分不清肾虚、肾病和肾衰竭,误认为肾虚就是肾病,甚至就是严重的肾衰竭。下面,就让我们来正确认识一下肾虚、肾病和肾衰竭之间的区别,以便自己在发现疾病信号时不慌乱,并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
症状不同
肾虚、肾病和肾衰竭的症状不同。
肾虚是中医的说法。中医说的肾并不仅仅限于西医解剖学里的肾脏这一个器官,而是由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引发的包括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系统病症的统称,是一个整体的中医概念。
肾病是西医的说法,是肾脏这个器官发生病变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间质疾病、血管性疾病、梗阻性肾病等;狭义的肾病通常指肾小球疾病,常常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肾衰竭这个说法,在西医里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民间俗称的肾衰竭通常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这是由于各种类型肾病进行性发展造成肾脏不可逆转的慢性进行性损伤,导致肾脏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医务人员通过临床检验和症状体征,可以正确区分肾虚、肾病和肾衰竭。排尿异常(包括血尿、蛋白尿等),通常是肾病发出的警报;肾病患者还可出现身体水肿、夜尿增多、血压升高等症状。肾衰竭通常和肾病相伴出现,除了血尿检验指标异常,还可因肾脏排水和排毒功能下降,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贫血、心力衰竭、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钙高磷、高钾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肾虚是涉及多系统生理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如果有出现腰膝酸软、耳鸣头晕、手脚冰冷、失眠多梦、阳痿、尿失禁、疲劳乏力等现象,则应该怀疑肾虚。
影响不同
肾虚、肾病和肾衰竭造成的影响不同。对于普通的肾病,如果放任不管,任其发展,就会使肾脏功能受到损害,发生肾功能衰竭。早期的肾衰竭如果不及时诊治,肾功能会进一步下降,直到肾功能完全丧失,出现尿毒症。肾虚通常是功能性影响,较常见的就是生活质量下降,其影响虽然没有严重的肾脏疾病那么显著,但是有时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因此,无论是肾虚、肾病还是肾衰竭,都应该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不同
肾病是肾脏出现的脏器实质性病变,主要以肾小球疾病为主。肾小球疾病从病因来看,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发生肾病后,首先要及时明确肾病的发病原因,并处理诱因。有时候,肾病的发病原因难以明确,需要进行肾活检穿刺术辅助诊断,明确发病原因后需要制定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诊治疾病,并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喝酒、高蛋白饮食等。部分梗阻性肾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根治,比如继发于结石,炎症所致的肾盂梗阻,先天性畸形、肿瘤所致的输尿管梗阻,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肾病虽然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但是若患者不重视,不及时诊治,则会导致肾功能受损,发生肾衰竭。如果肾功能持续下降后仍然不管不问,肾衰竭就会继续进展,最终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肾移植或者维持性透析,比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这个阶段对患者及家属而言,无论是在身心上还是经济上,都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对于肾病和肾衰竭,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
而肾虚则不同,它只是某个时间段机体的一种异常状态。患者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中医调理等,这种异常状态可以得到缓解。
因此,当中医诊断你肾虚了,你需要关注,但是不必过分紧张,因为这不一定就代表你得了肾病或肾衰竭。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只是某个时间段生理状态不好,应避免操劳,不要纵欲;要规律运动,改掉不良习惯,适当休息、调理,这样你就可以恢复健康。相反,西医诊断你肾衰竭(通常情况下也会合并肾虚的症状表现),你需要持续、密切关注疾病的进展,要规律生活,坚持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多饮水,勤排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接触肾毒性的药物或毒物,定期复查,只有这样才能控制肾病,防治肾衰竭,维持肾功能。
(作者供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