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警惕Felty综合征
2023-11-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床荟萃 浏览:18261 次 【查看证书】
□周新会
提起类风湿关节炎,大家都不陌生。类风湿关节炎是指以侵袭性、对称性的多关节的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Felty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于40岁~70岁的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Fel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脾大、粒细胞减少,甚至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多种因素(包括抗体、免疫复合物、细胞免疫)单独或者联合作用是导致粒细胞减少的原因。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滞留破坏、外周血小板消耗、外周免疫介导性血小板破坏等因素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
患者出现Felty综合征时并非都处于关节炎活动期,其中很多患者合并下肢溃疡、色素沉着、皮下结节、关节畸形,以及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转氨酶升高(轻度)、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B超或者CT检查结果提示脾大。X线片提示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关节面模糊,晚期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知道了Felty综合征的表现,我们就需要多留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先,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做血常规检查,从检查结果能看出患者贫血、粒细胞减少,甚至血小板减少。其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可发现脾大。类风湿关节炎、脾大、粒细胞减少,是Felty综合征典型的三联征。
对Felty综合征,主要进行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缓解症状。
非甾体消炎药:奈丁美酮等能够减轻关节局部炎症和晨僵,可使血沉、C反应蛋白下降,并可减缓滑膜破坏。
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柳氮磺吡啶治疗Felty综合征,有一定效果。相关报道指出,应用柳氮磺吡啶及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患者血清中的新蝶呤水平显著下降。此类药物可直接抑制或杀伤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对于缓解和控制病情具有积极的意义。来氟米特对Felty综合征疗效显著,甚至个别患者用来氟米特替代甲氨蝶呤,发现白细胞和粒细胞出现了戏剧性升高,同时关节炎好转,但来氟米特具有腹泻、皮疹、可逆性脱发、转氨酶升高的副作用。通常,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用安全有效。此外,硫酸羟氯喹、青霉胺等也被证实对Felty综合征有效。
肾上腺皮质激素:Felty综合征患者可使用激素,激素的用量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偏大,中剂量激素治疗Felty综合征可能有效。
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泼尼松、环孢素A的联合应用可成功逆转Felty综合征的粒细胞减少并减轻感染。有报道称,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依那西普治疗Felty综合征,有一定效果。
脾切除术:持续重度白细胞减少者,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术。现在已有Felty综合征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成功的报道。术后,约80%的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和关节炎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有报道称,脾切除术短期有效,50%以上会复发。
虽然Felty综合征的发病率仅占类风湿关节炎的1%,但是Felty综合征的预后较差。如果临床医生不加强对Felty综合征的认识,往往会因为担心患者粒细胞和血小板少而不敢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临床医生对Felty综合征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益的关键。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孟津人民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