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验的临床应用

2023-12-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九版:健康促进 浏览:19900 次 【查看证书

□吴子娟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导致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占所有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调查数据显示,轮状病毒的发病率和婴幼儿病死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由于在显微镜下形似“车轮状”,所以称为轮状病毒。
    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轮状病毒颗粒呈球形,为双链核糖核酸病毒,直径为60纳米~80纳米,被双层衣壳包裹蛋白核心,外壳辐射呈车轮状。轮状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到数周,耐乙醚、耐酸碱,5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灭活。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肠炎的重要病原体。同时,也可以引起成人腹泻。轮状病毒的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每年全球有90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我国是轮状病毒危害较严重的国家,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约1700万,死亡人数近4万。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果接触了感染者或隐形感染者的粪便,或接触了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物品,再接触自身的口腔,或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入被污染的水,都可能感染轮状病毒。此外,从动物实验中证实,轮状病毒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但此种情况比较少见。
    以下人群较容易感染轮状病毒:儿童及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24个月的婴幼儿最容易受到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以及老年人和日常生活中照顾儿童的成年人。
    致病机制及治疗 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是通过侵犯人体空肠的微绒毛上皮细胞,使其凋亡,病变细胞脱落,绒毛变钝、变短,导致小肠功能丧失,水与电解质分泌增加,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
    对于轮状病毒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不主张滥用抗生素。此外,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轮状病毒感染唯一有效的手段。
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作为一种无外壳的双链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核心是由双股DNA及蛋白质组成,外有核壳,直径为80纳米~110纳米,属于腺病毒科,可在56摄氏度的环境下存活30分钟,在100摄氏度的环境下存活2分钟。因该病毒最初来自腺体,故命名为腺病毒。
    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 腺病毒是一群分布十分广泛,能引起呼吸道、肠黏膜上皮细胞溶解性感染,可在淋巴样和腺样细胞中引起潜伏感染,在啮齿动物细胞中引起转化感染。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也是造成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因。这种所谓的肠道腺病毒无法从例行的组织培养中培养出来,通常是从粪便的电子显微镜检查中发现,称为肠道腺病毒。由于血清类型不同,腺病毒大致可分为7个致病亚群和100多个血清型。
    腺病毒胃肠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最小发病年龄为1个月,绝大多数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Ad-40主要感染1岁左右婴儿,Ad-41则感染稍大的幼儿。腺病毒全年均可发病,但腺病毒性胃肠炎一般呈散发性。
    腺病毒胃肠炎的潜伏期约10天,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量少或多,呈水样便或稀便,少数可排出黏液,病程4天~8天,患者常伴有呕吐症状。部分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发热,病程多自限,排毒时间约1周。某些患者失水较严重,个别重度失水者可死亡。
    传播途径及治疗 病毒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腺病毒最主要的传染源。腺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多数型别的腺病毒可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密切接触也是很重要的传播方式,包括与患者共同生活或探视患者。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感染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等,病毒会由手经口、鼻、眼黏膜等,侵入机体实现传播。此外,肠道腺病毒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目前尚无明确针对腺病毒感染的特效治疗。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
轮状病毒与腺病毒的检测方法
    轮状病毒与腺病毒的检测方法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此方法具有成本低、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特点。同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作为疾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确定病原体的依据,有利于临床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供职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