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项科研项目 111项科技成果奖 科技赋能医疗 智慧护航健康

2024-02-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6053 次 


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师小勤 符臻臻

“以前从未奢望还能继续活下去,是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近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生物免疫治疗病区,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已经延长半年生命的赵女士,对于这个结果百感交集。
而赵女士只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成果落地后受益患者之一,也是国际上利用靶向间皮素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的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中,目前生存获益时间最长的患者。此项治疗成果也填补了河南省内领域空白。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构建“攻坚克难—示范引领—普及推广”的三级医疗技术创新和保障体系,在积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优势学科布局和优化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作文章,从临床需求出发,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科研平台筑巢引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科研平台建设作为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推进科研平台日臻完善,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管理体系。2023年,新获批各类科研平台14个,其中: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牵头的河南省慢病防治与智慧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卫生健康委医学重点实验室6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该院现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7个,逐步完成多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布局;拥有公共科研平台2200平方米,实行统一管理,设备开放共享率达100%,提升了科研平台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技术服务和支撑能力。
河南省慢病防治与智慧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7月27日获省科技厅批复建设。同年8月30日,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实验室主任杨胜利表示,慢性病防治与智慧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中国和健康河南的战略需要,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重大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移,要重点关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探索、应用、推广适宜的全民自主健康管理模式;二是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联动合作,通过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等形式实现更广大社区居民的智慧健康管理。
与此同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重大重点类项目的规划部署,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转化。2023年,该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47项,获资助经费3亿多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项),张毅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牵头项目1项,赵杰、余祖江、宋学勤、张守涛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
2023年2月1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免疫治疗病区在河医院区开诊揭牌,由张毅带领的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多项研发项目落地。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从2010年12月开始运行,至今,已为近万名肿瘤患者进行了细胞治疗;申报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专利30多项,并开展40余项以国际领先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为主的临床研究项目,让众多无药可医的肿瘤患者看到了希望。文章开头的赵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1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18项,高剑波团队、张毅团队、郭文治团队分别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省级成果奖新突破。实现转化成果29项,转让合同金额6000多万元。共发表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论文1255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96篇,杨静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科学》主刊发表长篇研究型论文1篇,刘冰熔团队在《柳叶刀》发表论文1篇。
优势学科均衡布局
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由33名院士、知名学者组成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并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一次会议。会议围绕医院高端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培育、国家级平台建设,尤其是国家医学中心创建等一流学科建设谋篇布局。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为抓手,助力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目前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411位,上升0.675‰。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关键措施。针对前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满足重大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需求为重点,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以MDT(多学科诊疗)为基础,加强特色专病中心建设;针对后者,该院在以前细分亚专业基础上,对标对表国际国内一流医院一流学科,将神经学科亚专业分组不断细化,建立了脑血管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癫痫等亚专科门诊;将神经外科分为8个亚专业,建立了专科疾病医疗团队,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提高了精准诊疗服务水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中优势医学资源,打造一流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提供资金支持,先后实施了“科研创新团队计划”“护理团队计划”等专项计划,提升学科影响力。持续推动生殖及遗传性疾病防治、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代谢性疾病研究与临床转化、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精准手术治疗与机器人应用、精准临床药学与新药研发等优势学科方向建设。
 (下转第2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