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血管畸形团切除+自体颅骨回植术
本报讯 2月20日,因突发脑出血被送到焦煤中央医院抢救的13岁少年小张顺利出院。在该院神经外科二区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张先后接受了开颅血肿清除和血管畸形团切除术。不仅如此,在骨组织移植与再生技术转化医学中心的技术支持下,神经外科二区医务人员为小张成功开展了自体颅骨回植术,帮助小张恢复颅骨完整性。
据了解,去年12月10日12时12分,正在写作业的小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伴频繁喷射性呕吐。随后,他被送到当地医院做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显示为左侧额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小张被转到焦煤中央医院进行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二区主任赵占升接到救治患者的消息后,迅速组织科室人员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并迅速完善术前准备。经急查头部CTA(动脉血管成像),小张被确诊为左侧额叶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医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小张推进手术室,进行开颅血肿清除加血管畸形团切除术。术中,医务人员顺利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完整切除血管畸形团,并去除了左侧额顶部的部分颅骨,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在开颅手术中,医务人员留存了患者的颅骨骨瓣,以便后期利用新技术“重装”患者颅骨。随后,该院神经外科二区给予小张高压氧及康复治疗。术后20天,小张逐渐康复,不仅能开口说话,四肢还能自如活动。
“患者恢复较好,颅内压力不高,第一次手术后50天,即可进行颅骨修补。”赵占升说。今年2月,小张在家人的陪伴下重返医院,接受颅骨回植术。令小张及其家人感动的是,这次手术补上的颅骨是当初开颅时被取下的自身骨瓣,而不是钛网合金等人工合成材料。
“颅骨是大脑与外界的屏障,保护脑内组织的正常运行。很多原因都会导致颅骨缺损,比如高空摔落、被重物击伤、颅骨本身的病变等。”赵占升说,“用患者自身取出的颅骨治疗颅骨缺损是目前公认的理想选择,具有与缺损部位完全一致、不需要塑形、患者无排异反应等优点。”
自体颅骨回植最难的是颅骨体外储存。自体颅骨从取下到回植(短则1个月、长则1年)过程中保持无菌和维持颅骨的活性是难点。高温或其他常规灭菌方式会破坏颅骨的活性。该院去年成立的骨组织移植与再生技术转化医学中心,可以提供此类技术支持。
赵占升说:“考虑到患者仅13岁,大面积颅骨缺损会对他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影响。我们在实施开颅手术时,没有将取出的骨瓣处理掉,而是采用清洗、灭菌、超低温储存等自体颅骨体外储存新技术保存下来。”
2月5日,赵占升带领科室人员为小张实施了颅骨缺损自体颅骨回植术。术后,小张恢复良好。2月20日上午,赵占升为小张拆线后,小张顺利出院。随后,小张的家人为神经外科二区送上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王正勋 侯林峰 何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