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安宁疗护,让生命安然谢幕
2024-03-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天使之声 浏览:15147 次□栗彦伟
清晨,走进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病区,轻柔的音乐环绕在耳旁,为新的一天助力。每天早晨7点,动听的音乐会从护士站的一个小音箱中传出来。这些音乐都是科室护士们整理的,她们把平常听到的好听的音乐整理并播放出来,分享给患者。这个习惯持续至今有8年时间了。住院患者王先生的家属第一次听到音乐时,动容地说:“王先生已经两年多没有听过音乐了,生病后性情大变,时常焦虑、烦躁,没有心情听音乐。在这里住院后,每天可以听到动听的音乐,我感觉他内心平静、放松了许多。听音乐可以让我们暂时忘掉烦恼和痛苦,太好了。”
对正常人来说,看绿叶、闻花香,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是平常事,然而对于长期住院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肿瘤患者而言,这些都是奢望。于是,科室护士们自发在病区的走廊角落布置了一个“心灵花园”。护士们从家里带来花架,放置一些植物盆栽,挂上壁画,再购买一些工具。经过一翻收拾,小小的角落里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色。患者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自行认领盆栽,在闲暇时间打理花花草草,通过动手栽培,体验劳动的辛勤与快乐。自“心灵花园”建好后,每天都有患者在这里停留,他们一边欣赏,一边交谈,不时还有笑声传出,给寂寥的住院生活增添了一抹彩色。
王老师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已经无力下床活动。护士长查房时得知她的愿望是“就想出门看一看”,便记在了心里。为满足王老师的愿望,护士长在科室发布了倡议书,希望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美丽风景拍下来给王老师看。护士们积极行动,纷纷参与其中,拍摄了许多唯美的照片和视频,有晨起的太阳、日落的夕阳、漂亮的建筑……每当看到这些美好的图片时,王老师总会露出笑容,竖起拇指为护士们点赞。活动进行到第八天,王老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护士们将照片绘制成一本图文并茂的相册,珍藏起来,大家都因帮助到患者倍感骄傲和幸福。
据有关资料显示,肿瘤患者发生焦虑性障碍的概率远远大于健康人。于是,科室将每周四定为“心理疏导日”,并且在特殊节日举办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举办“三八女神节·团体艺术治疗活动”等,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纾解压力。
安宁疗护又称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姑息照顾等,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对患者和其家庭而言,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提高照护质量是最重要的事情。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的护理工作者每天都为此努力着。
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36条提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分工合作,为公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安宁疗护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继续努力。笔者在此呼吁,要通过宣传、政策引导、资源调动、实施以及持续监测和评估来改善生命终末期患者的状况,护理工作者要在此发挥更大的能量,让生命得以安然谢幕!
安宁疗护创始人西西里·桑德斯女士说过一句话:“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一刻仍然是那样重要……”肿瘤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关心患者生命的长度,还要关注患者生命的质量。安宁疗护就像一艘摆渡船,护送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详、舒适地到达生命的彼岸。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患者最终生命的轨迹,但是至少可以呵护生命的余晖。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