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孤独症儿童诊断的意义

2024-04-0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基层视角 浏览:29292 次 


□闫升林

众所周知,孤独症需要早诊断、早干预,年龄越大就越难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最佳的干预训练时机是2岁~12岁。那么,年龄超过这个阶段的患儿,诊断还有意义吗?
笔者在门诊遇到过一名17岁的男孩儿,因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被家长带着来就诊。据家长介绍,近一年来,男孩儿不愿意上学,烦躁、好发脾气,在学校里不仅不和同学交流,还总是私自拿同学的东西,家人反复给孩子讲道理,甚至打骂孩子,但是孩子仍然不改正。通过详细询问得知,孩子自幼喜欢独处,我行我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没有朋友,但比较听话,学习成绩尚可。上了高中住校后,孩子渐渐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等问题。他有很想社交,会追着别的孩子想一起玩,但是大家总是取笑他,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他拿别人的东西,只是由于当时自己饿了,看见别人桌子上有食物,就“理所当然”地拿来吃,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经过排查和评估,孩子智力在正常范围内,也未见明显的思维逻辑的异常,孩子到底是怎么啦?我的初步考虑是孤独谱系障碍,孤独症相关的心理评估也支持这一诊断。
家长得知这一结果,第一反应就是询问:“该怎么治疗呢?”除了可以治疗孩子伴发的情绪问题,好像没有什么办法能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那么,这个诊断有什么意义呢?
在孤独谱系障碍人群中,有一部分儿童通常具备较佳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因此,在社会对个人能力要求不是那么高的阶段, 儿童可以应付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这类孩子通常看起来比较内向,学习成绩比较好,不善社交、兴趣狭窄,甚至在生活中刻板的行为都可能被掩盖,早期很难发现。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对个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问题慢慢就暴露出来了。
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儿存在社交沟通能力的缺陷,该如何治疗呢?我们甚至不能进行治疗,只能叫干预或康复训练,意思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使他达到尽可能地进步,尽量缩小和健康孩子的差距。
诊断的意义
虽然孤独症是一种不可逆性疾病,但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诊断,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大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表现以及他们面临的特定挑战,可以为制订个性化的干预和治疗计划提供关键信息,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表现。
诊断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大龄孤独症儿童。通过了解孤独症的特点和影响,人们可以减少对孤独症儿童的误解和偏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环境。这种理解和接纳,对于缓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压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还有助于大龄孤独症儿童获得更合适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定需求和潜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职业培训,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大龄孤独症儿童诊断的普及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相关政策和服务的完善。包括加强孤独症筛查、提供康复支持、促进公众教育等,从而为更多的大龄孤独症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大龄孤独症儿童诊断的意义在于提供更为精确和个性化的干预和支持,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对孤独症的理解,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生活状况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孤独症诊疗康复中心)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