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经方治病经验分享

2024-04-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25660 次 


□贾喜来

临证时,经常会有患者询问笔者:“贾大夫,我全身都不舒服,用这几味中药就能治好我的病?”笔者微笑着说:“药效跟药味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其实,治病只要辨证精准,药味与药量虽然少,但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小儿积滞
  患儿3岁,平素纳少,不欲饮食,面黑体瘦,发枯焦黄,大便干难解,小便尚可,每次吃饭都要家长追赶着喂食。此证为小儿疳积。之前,患儿持续服用王氏保赤丸、小儿化积口服液等,病情未得到明显改善。笔者细问家长得知,患儿除了以上症状外,平素手脚凉、怕冷。笔者顿悟此为阳虚有积,当以温阳攻下。
  方药 大黄附子细辛汤。生大黄5克,黑附片9克,细辛3克。
  患儿服药3剂后,主动吃饭。其实,该患儿属于阳气较弱,不能一味地消食导滞,只有扶助阳气,脾胃功能才能增强。
小儿肺炎
  笔者曾接诊一名4岁的患儿,咳嗽3天,白天咳嗽剧烈,夜间咳嗽频繁,时有喘息。西医诊断为肺炎。
  刻诊 患儿咳嗽频繁,时有痰声,流鼻涕,口唇红,饮食尚可,大便干(每天两2次),小便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滑。起初,笔者以柴桂汤加杏仁厚朴疏散风热进行治疗,但未取得明显的效果。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再次进行分析,认为风寒束表,肺气不得宣发,故而咳嗽喘息,张口抬肩;因内有郁热,故口唇红、大便干。
  方药 麻杏石甘汤。生麻黄6克,生石膏18克,炒杏仁9克,炙甘草6克。
  患儿服药5剂后,病情有所好转,咳嗽、喘息等症状消失。
小儿痢疾
  患儿3岁半,腹泻一周有余,因双目红赤,服用清热泻火的药物后出现腹泻(每天4次~5次),大便泻下白色黏液中夹杂数枚如算盘珠般的硬便,并伴有咳嗽、干呕、面色发暗等症状。
  患儿素体虚寒,故不能使用寒凉性药物,可能导致脾胃阳气受损,浊阴下迫而腹泻。《伤寒论》中记载:“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方药 吴茱萸汤。吴茱萸8克(洗),党参9克,生姜15克,大枣3个(切开)为药引。
  患儿服药6剂后,腹泻症状消失,痊愈。
  笔者对诊疗小儿疾病的中药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诊疗经验与家传药方相结合,创新了一些健脾消积、理气和胃、提高免疫力的方药,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小儿化积消食口服液,2010年被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贾家村贾氏诊所)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